[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颗粒热敷颈椎腰椎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4621.8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9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伟林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F7/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颗粒 热敷 颈椎 腰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颗粒热敷颈椎腰椎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有各种加热枕头,如授权公告号CN 205125771U,名称为“一种颗粒加热保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颗粒加热保健垫,包括垫套、设置在垫套内的垫芯以及设置在垫套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垫套为颗粒保健垫制成的垫套,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垫片、设置于发热垫片内的热源以及与热源电连接的控制器,发热垫片包覆于所述垫芯外且位于所述垫套内。枕套由珠粒保健垫围成,珠粒保健垫包括基布和位于基布上方的面布,基布与面布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还包括连接在基布与面布之间的多块间隔布,多块间隔布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槽,容置槽填充有颗粒,颗粒可以选用黄豆或决明子等。颗粒保健垫中的黄豆被加热,而温热的黄豆粒颗粒触压颈椎肩周穴道,起到按摩、活络经脉、敞开毛孔作用,使得保健植物层和黄豆中的药效能够更好地渗入皮肤至筋骨中,具有活血化瘀,对颈椎僵硬、颈椎酸疼等颈椎不适起到显著效果。在黄豆余温逐渐退热后,保健植物层和黄豆能保持在干燥状态,能够及时吸收肩周颈椎汗渍及人体排泄新陈代谢物,避免排泄物回吸体内。
虽然,该保健垫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该保健垫整体呈圆柱状,在使用时可能滚动而造成打滑,影响使用的舒适性;2、该保健垫加热面积较大,而对于枕靠在床上的部位,实际上无需加热,整个保健垫的能耗较大;3、该保健垫一旦加工组装好,其柔软度难以调整,一个保健垫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套更换方便、柔软度调整方便、用途更加广泛的改进的颗粒热敷颈椎腰椎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颗粒热敷颈椎腰椎枕,包括枕芯、枕套以及设置在枕芯与枕套之间的加热装置,枕套由保健垫围成,保健垫包括基布和复合在基布上的面布,基布与面布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还包括连接在基布与面布之间的多块间隔布,多块间隔布将该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槽,容置槽内填充有颗粒,保健垫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调整间隙,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上配设有用以调整该调整间隙的绑扎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多个第一绑扎孔,多个第一绑扎孔沿所述保健垫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多个第二绑扎孔,多个第二绑扎孔沿所述保健垫的长度方向布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绑扎孔和所述第二绑扎孔均为六个,两个所述第一绑扎孔分设在所述保健垫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四个所述第一绑扎孔设置在所述保健垫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个所述第二绑扎孔分设在所述保健垫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四个所述第二绑扎孔设置在所述保健垫沿长度方向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垫和连接在发热垫上的插头,插头从所述枕套伸出,发热垫设置在所述保健垫靠近所述枕芯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发热垫采用缝合或者贴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保健垫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枕芯包括木质支撑块和包覆在木质支撑块上的弹性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枕套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枕套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保健垫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对应所述容置槽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置槽的第一拉链组件,第四端对应所述容置槽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容置槽的第二拉链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拉链组件包括第一上拉链带、第一下拉链带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拉链带和第一下拉链带上的第一拉头,第一上拉链带固定在所述面布上,第一下拉链带固定在所述基布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拉链组件包括第二上拉链带、第二下拉链带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拉链带和第二下拉链带上的第二拉头,第二上拉链带固定在所述面布上,第二下拉链带固定在所述基布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颗粒为黄豆或者红豆或决明子或珍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伟林,未经林伟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46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缸内循环式坐具
- 下一篇:一种智能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