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砂岩地层深基坑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5084.9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康逢学;薄志军;李鹏辉;郭健;高升;孟庆斌;常汉明;景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252200 山东省济南市西客***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岩 地层 基坑 轻型 降水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红砂岩地层深基坑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红砂岩地层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中的降水施工。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坑降水方法在红砂岩地层深基坑施工中存在降水效果降低且成本高的问题,红砂岩地层水中杂质或砂质成本含量高,泥沙易堵塞管路,泥沙造成管路磨损,泥沙流失也易造成地基沉陷。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降水稳定、地层结构稳定、成本低廉的红砂岩地层深基坑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砂岩地层深基坑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至距基底2m处停止;
B、预制井点材料
轻型井点包括多组集水管和点井管,集水管上设有4-8个轻型井点接头,轻型井点接头与点井管联通,点井管管壁上打孔,管壁外层包裹纱网;
C、第一次轻型井点施工
钢管通过泵体产生水压,钢管出水端为扁嘴型,钢管喷水冲洗红纱岩成井;
D、快速插入点井管
冲洗到达设计深度后,抽出钢管后插入点井管,点井管与轻型井点接头连接;
E、逐点施工
重复步骤C和D逐个点位冲洗成井并插入点井管,点井管通过轻型井点接头与集水管连接,集水管通过泵体产生压力降水。
所述步骤E中钢管喷水冲洗红纱岩成井深度4m。
所述步骤C中钢管直径Ф300mm,冲洗泵体选用3KW泥浆泵。
所述步骤D和E中冲洗红纱岩成井过程中不断上下移动钢管,移动范围大于50cm。
所述步骤B中每组集水管之间间距2~4m,每组集水管上设有6个轻型井点接头。
所述步骤B中轻型井点接头之间的间距为1~2m。
所述步骤D中抽出钢管后1分钟内插入点井管。
所述步骤B中点井管管壁上打孔,管体自上而下打孔密度逐渐增大,管壁外层包裹尼龙材质纱网。
所述步骤B管壁外层包裹1~3层尼龙材质纱网。
所述步骤E中每组集水管上的点井管高度不同,点井管高度范围4~5m,相邻管间高度差0.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在基坑中设置不同深度的单井,单井设置深度依照阶梯状分布,单井设置深度及数量一句基坑排水量确定,经过与传统施工工艺的对比,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降水效果明显可加快施工进度快,施工配套设备少,施工投入小,同类条件下本工艺钢筋桩成孔时间只有传统全套管施工工艺的40%。经过本按验证本发明的止水效果能提高降水效果9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点井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点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砂岩地层深基坑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至距基底2m处停止;
B、预制井点材料
轻型井点包括多组集水管和点井管,集水管上设有4-8个轻型井点接头,轻型井点接头与点井管联通,点井管管壁上打孔,管壁外层包裹纱网;
C、第一次轻型井点施工
钢管通过泵体产生水压,钢管出水端为扁嘴型,钢管喷水冲洗红纱岩成井;
D、快速插入点井管
冲洗到达设计深度后,抽出钢管后插入点井管,点井管与轻型井点接头连接;
E、逐点施工
重复步骤C和D逐个点位冲洗成井并插入点井管,点井管通过轻型井点接头与集水管连接,集水管通过泵体产生压力降水。
所述步骤E中钢管喷水冲洗红纱岩成井深度4m。
所述步骤C中钢管直径Ф300mm,冲洗泵体选用3KW泥浆泵。
所述步骤D和E中冲洗红纱岩成井过程中不断上下移动钢管,移动范围大于50cm。
所述步骤B中每组集水管之间间距2~4m,每组集水管上设有6个轻型井点接头。
所述步骤B中轻型井点接头之间的间距为1~2m。
所述步骤D中抽出钢管后1分钟内插入点井管。
所述步骤B中点井管管壁上打孔,管体自上而下打孔密度逐渐增大,管壁外层包裹尼龙材质纱网。
所述步骤B管壁外层包裹1~3层尼龙材质纱网。
所述步骤E中每组集水管上的点井管高度不同,点井管高度范围4~5m,相邻管间高度差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未经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5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公路坡面垂直绿化铺设施工机
- 下一篇:烟缸(扁烟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