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5247.3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綦义毛;叶辰昱;张正全;石华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6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酸 废水 废水沉淀 建筑施工 投放装置 物理处理 自动添加 废水处理 沉淀池 第一区 絮凝剂 溢流 分隔 环保标准要求 废水污染物 波动变化 沉淀效率 化学处理 排放标准 相邻区域 相邻设置 自然沉淀 排放 隔离墙 能力强 施工 减速 墙壁 隔离 修建 | ||
1.一种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修建沉淀池:规划建设废水处理沉淀池,根据预估的污水排放量计算出日平均排放量,按照X m3/d,沉淀池容积按照平均日排水量的3-5倍进行设计,总容积不低于3X m3;
设计沉淀池有效水深3~3.5米,设计沉淀池长宽比≥4;
将沉淀池分隔成至少四个区域,第一区为减速区和自然沉淀区,第二区为一级处理区,第三区为二级处理区,第四区为排放区;如果超过四个区域,则可以增加上述功能区域的个数,但应保证各个功能区域至少有一个,且相同的功能区域相邻设置;
相邻区域通过隔离墙壁分隔开,每一个区域中的废水能够通过溢流越过隔离墙进入下一个区域;
(2)初步物理处理:将待处理的建筑施工废水输送到第一区中,使废水在第一区中减速并发生自然沉淀;通过向第一区连续注入废水,使第一区中废水溢流越过隔离墙进入第二区;
(3)一级物理处理:在第二区进水口处设置絮凝剂投放装置,自动添加絮凝剂;第二区中废水满了以后,自然溢流越过隔离墙进入第三区;
(4)二级化学处理:在第三区进水口处设置草酸投放装置,自动添加草酸进行中和反应;第三区中废水满了以后,自然溢流越过隔离墙进入第四区;
(5)排放:对第四区中废水进行连续监测,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保持第四区连续自然溢流排放废水进入排污水槽或排污管道;
当出现监测不达标的情况下,向第四区添加絮凝剂和/或草酸进行调整,使第四区中废水达标后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设置四个区域,依次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
第一区为减速区和自然沉淀区,第二区为一级处理区,第三区为二级处理区,第四区为排放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每一个区域内部设置内部隔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沉淀池侧面修筑防护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第一区中设置内部隔断,将第一区分隔成多个区块,内部隔断的高度为第一区中水深的1/4~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投放装置是塑料桶,在塑料桶的底部或底侧安装阀门,通过阀门的开关以及开关角度大小实现塑料桶内料液的自动添加投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絮凝剂用水溶解配制成3-20wt%的溶液,盛装在塑料桶中,通过塑料桶底部或底侧的阀门开关实现自动投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是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水处理絮凝剂、乙烯基单体多元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根据检测最终排放的废水水质情况,分析添加絮凝剂的用量是否合适,进而调整絮凝剂的添加用量比例;以及调整添加絮凝剂配制的溶液浓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中废水沉淀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对第四区中废水进行连续监测,符合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废水进行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52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液态纳米络合絮凝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泡沫洗车循环水通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