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锚杆拉拔试验的反力支座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5879.X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勋;刘伟伟;薛金红;谢江涛;刘立明;张馨予;吉祥;朱豪洋;翁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L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拉拔 试验 支座 使用方法 | ||
一种用于锚杆拉拔试验的反力支座及使用方法,包括反力垫板,反力垫板包括两块相同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通过若干钢片相连,第一钢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二钢板的中心均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一圆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孔直径,第一圆孔与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的圆心同轴心设置。本发明的反力垫板用于测试锚杆真实抗拔力的情况时,第一钢板紧贴岩土体表面,第二钢板紧贴千斤顶。本发明的反力垫板用于测试锚杆与注浆体之间摩阻力的情况时,反力垫板的第二钢板紧贴岩土体表面,第一钢板上安装附属垫板,再与千斤顶紧贴。本发明的反力支座可实现多功能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锚杆拉拔试验的反力支座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岩土锚固技术是近代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锚固技术,国内习惯统称为锚杆支护技术,国外一般称锚固技术或锚杆加固技术。自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首次应用锚杆加固边坡及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在井下巷道采用锚固技术以来,锚固技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技术经济优越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除了在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结构抗浮工程、深基坑工程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态之外,还在重力坝加固工程、桥梁路基工程以及抗倾覆、抗震工程中的地层锚固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检测是监督施工质量、保证锚杆支护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锚杆支护是一项隐性工程,因而及时有效的施工检测对于检验施工质量尤其重要。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锚杆锚固力的检测工作,先后研制出了锚固力测定仪、超声波围岩裂缝探测仪等检测仪器,但性能不佳、功能不全,未形成一系列配套的综合检测技术。锚杆拉拔试验中反力垫板样式不统一、不规范就是锚固力检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现场加工反力垫板,甚至用两块钢板上下或左右拼凑,或者单块钢板中心任留一圆孔便作为反力垫板;拉拔试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力垫板变形,嵌入后方岩土体,导致重复测试的情况。锚杆锚固力检测是检验设计与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监测仪器配套设备的研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分析上述锚杆拉拔试验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锚杆拉拔试验中未形成统一形式的垫板,形式简单多样,且不规范,容易因受力不均衡出现偏心受拉现象;
(2)无法准确地测出真实的锚杆锚固力。如果反力垫板中心圆孔直径过小,会限制注浆体的位移和运动,测试数据往往是锚杆与注浆体之间的摩阻力,不能真实反映锚杆的抗拔力;
(3)对于软散的岩土体,当反力垫板面积与千斤顶底座面积相近时,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反力垫板容易压碎后方岩土体,进而嵌入岩土体,出现千斤顶量程不够,需多次拉拔现象,最终造成拉拔数据无法确保真实可靠;
(4)对于锚杆位置较高或下方无支承体的情况,普通垫板不好固定,或不易居中,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锚杆拉拔试验的反力支座及使用方法,其既能满足锚杆拉拔试验的基本要求,即适用于锚杆实际抗拔力测试的情况,又适用于锚杆与注浆体之间摩阻力测试的情况。同时又能防止在锚杆拉拔试验时,由于中间部位受力集中出现的中心内陷、边角翘曲变形等现象,避免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出现反力垫板压碎后方的岩土体,嵌入岩土体,重复测试和测试结果不真实可靠的现象,并可省去垫板不规范、或现场加工垫板、现场加工支承台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锚杆拉拔试验的反力支座,包括反力垫板,反力垫板包括两块相同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通过若干钢片相连,第一钢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二钢板的中心均开设有第二圆孔,第一圆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孔直径,第一圆孔与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的圆心同轴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58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