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6197.0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迪;杨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方圆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8D7/16;F28F13/00;F28F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分配 联箱 受热面 筒体 高温固体物料 换热管束 旋转筒体 余热回收 换热 分区控制 分区设置 交错设置 驱动叶片 筒体筒壁 受热 出水口 进水口 腔体沿 分隔 腔体 筒壁 堆积 并列 体内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包括筒体及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所述筒体的筒壁由换热管束并列组成,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及第二环形分配联箱相连通,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内分别分隔成多个腔体,两个环形分配联箱上的多个腔体沿筒体筒壁的圆周方向交错设置。本发明筒体内的换热受热面被分成多个独立受热面,各独立受热面之间串联连接,此设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水的出口温度;驱动叶片分区设置,可以根据筒体受热面的换热要求和物料的堆积要求进行分区控制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冶金中的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固体物料,例如:火力发电过程中的高温炉渣、钢铁冶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钢渣、煤化工领域的焦炭及蓝碳高温产品等等,过去由于环保要求较低,大量的高温物料多采用水淋或水寖方式与物料直接接触冷却,大量的重金属和硫化物进入到水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过去常规的接触冷却方式已经明令禁止,所有环评项目要求固体物料必须采用间接冷却方式,高温固体物料的冷却工艺问题日显突出;同时由于高温固体物料具有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对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以较少的水量置换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换热后的出水温度在100度以上,对高温固体物料的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温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的旋转筒体,包括筒体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所述筒体的筒壁由轴向延伸的换热管束并列组成,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及第二环形分配联箱相连通,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第一环形分配联箱与第二环形分配联箱内分别分隔成多个腔体,两个环形分配联箱上的多个腔体沿筒体筒壁的圆周方向交错设置,使得从第一环形分配联箱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经过若干根换热管流进第二环形分配联箱后再经过另外若干根换热管折返回第一环形分配联箱,经过多次折返后从出水口流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布置有物料驱动叶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不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物料驱动叶片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分成若干个分区,每个分区的物料驱动叶片的径向角、轴向角以及叶片形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筒体内的换热受热面被分成多个独立受热面,各独立受热面之间串联连接,此设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水的出口温度;驱动叶片分区设置,可以根据筒体受热面的换热要求和物料的堆积要求进行分区控制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展开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筒体、2.换热管束、101.进水口、102.出水口、3.物料驱动叶片、4.第一环形分配联箱、5.第二环形分配联箱、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方圆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方圆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6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