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6563.2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金京华;杨艳;程言君;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A23K10/18;C12R1/25;C12R1/01;C12R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李敏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复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产养殖用复合菌剂发酵方法、扩培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饲料添加剂、水产养殖水体水质改善和微生物技术领域。水产养殖用复合菌剂由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巴氏比赤酵母制成。本发明的复合菌剂拌入鱼、虾、蟹类饲料可促进鱼、虾、蟹肠道菌群平衡及其抗病能力,同时可增强鱼、虾、蟹类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比例泼洒到养殖水体,对于蓝藻的预防和抑制,pH和亚硝酸盐的降解,促进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有很好的效果。本发明的复合菌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发酵周期短、适宜温度范围广,活性稳定,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实施容易,适合养殖户自产、自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产养殖用复合菌剂发酵、扩培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饲料添加剂、水产养殖水体水质改善和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为了避免污染水域环境和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水产业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逐渐代替了原有粗放型养殖模式,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饵料、空间竞争以及残饵、粪便的积累直接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超标,对水体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其次导致养殖环境中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使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并最终导致养殖病害频繁爆发,进而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病害问题已严重困扰着广大养殖者并阻碍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也使养殖水域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氨氮含量过高是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养殖水质成为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实践证明,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的一种低价有效的方法,接种外源性高效微生物、添加微生物营养盐、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共代谢底物以及提高生物可利用性是促进生物修复的几大措施。微生物制剂不仅可以改善养殖水域环境,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的脱氮性能,提高养殖对象的机体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使养殖活动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近年来,益生菌剂以其无毒害、无残留等优点,受到人们关注,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了饲料添加剂、池塘水质净化剂的应用。
乳酸菌是常用的益生菌,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亚硝酸盐还原酶和有机酸。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养殖动物肠道内的pH值下降,从而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鱼虾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乳酸菌也可促使养殖水体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并且可分解残饵、粪便及水中有机质,改良水质,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但若乳酸菌活菌数低,则不易在水环境中成为优势菌群,无法发挥其功效。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营养成分含量高,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有效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因此,酵母菌与多种乳酸菌联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然而微生物制剂受温度、外界条件影响交大,现有乳酸菌系列菌剂多采用单一温度来发酵,代谢产物种类及数量均有限,保质期短,储存过程中活性不断降低,产品质量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周期短、适宜温度范围广,产品活性稳定,工艺简单、适合养殖户自产、自用新型水产养殖用复合菌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菌剂在养殖水体水质改良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未经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6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