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北方地区莲藕、对虾与泥鳅的套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8358.X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青强民;谢全森;蔡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市鑫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北方地区 莲藕 对虾 泥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地区莲藕、对虾与泥鳅的套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人工繁育泥鳅苗;调节水质,进行对虾苗种标粗;建造莲藕种养池;进行莲藕、对虾与泥鳅的生态混合养殖的步骤。本发明应用于北方地区的淡水养殖环境中,利用泥鳅、对虾与莲藕的共生原理,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种养植(殖),充分挖掘了藕田的生产潜力,提高了对虾和泥鳅的肉质,降低了水资源消耗,增加了养殖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植物与动物套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
目前,北方地区的泥鳅养殖中,均采用集中投放、集中捕捞的养殖方式,此种方式大多采取单纯的增加投放密度、提高饲料水平方式来提高产量,但是病害严重,特别容易出现“偷死”情况,导致效益低;并且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抽取地下水,进行大面积换水,耗能大。还有一种养殖方式是采用生态混养,即采用泥鳅-莲藕套养,在不同地区传统养殖基础上,每亩增收在30%左右,但节能方面仍然存在耗能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北方地区的生态养殖方法,以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提高泥鳅、对虾以及莲藕的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北方地区莲藕、对虾与泥鳅的套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人工繁育泥鳅苗;
B.调节水质,进行对虾苗种标粗;
C.建造莲藕种养池;
D.当泥鳅苗种培育至3cm左右、对虾苗标粗至2.5cm左右时,投放到莲藕种养池中;通过饲料精准投喂、微生态剂调节水质、定期预防病害以及全程监测养殖环境的方式进行莲藕、对虾与泥鳅的生态混合养殖。
上述北方地区莲藕、对虾与泥鳅的套养方法,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1.人工催产: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A2.准备产卵设施:产卵用40目筛网制作产卵箱,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A3.孵化:利用孵化缸、环道或者网箱进行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放卵粒60万~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放卵80万~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水温为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
A4.苗种培育: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为30~100平方米、水深为40~60厘米,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铺垫15~20厘米的淤泥,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放苗前清塘消毒,注水50~60厘米,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0.5g/立方米敌百虫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当鱼苗长至2.5~3厘米时即可分塘稀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市鑫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未经邯郸市鑫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8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