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型防雾玻璃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0324.4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硅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 | 分类号: | B32B3/30;B32B7/12;B32B9/00;B32B9/04;B32B17/10;B32B27/30;B32B33/00;E06B3/67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层玻璃 内层玻璃 凹进部 防雾层 凸起部 亲水性树脂膜 中间玻璃层 防雾玻璃 碳化硅层 粘性材料 疏水性 稳定型 油膜 粘结 过渡性连接 雾化稳定性 一体化结构 间隔均匀 抛光处理 外界影响 物理性质 透光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型防雾玻璃,它包括有外层玻璃、内层玻璃、中间玻璃层、防雾层和碳化硅层,中间玻璃层设置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防雾层设置于外层玻璃的外侧,其远离外层玻璃一侧的外表面由凸起部和凹进部组成,凸起部和凹进部相间隔均匀布置;凸起部外表面通过粘性材料粘结有亲水性树脂膜,凹进部外表面通过粘性材料粘结有疏水性油膜,亲水性树脂膜和疏水性油膜均与防雾层形成一体化结构,且二者连接处经过抛光处理呈过渡性连接;碳化硅层设置于内层玻璃的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透光性好,成本低,采用自身物理性质即可,抗雾化稳定性强,可持续使用,不受外界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型防雾玻璃。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以及其他设备对于采光性的需求,大量的透光性材料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玻璃材料。而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光幕墙的应用更是广泛,在建筑中,为了保证建筑美观及建筑内的采光度,营造出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玻璃进行隔风透光,在保证室内环境密封性的同时,保证了室内采光要求。
然而,现有的普通玻璃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季节如夏季或者秋冬季,在玻璃上极容易因为温差而导致水雾凝结起雾,使得玻璃透光率降低,且室内使用者无法正常透过玻璃观察室外环境。而传统的防雾玻璃大多数采用的是利用加热技术进行除雾的,这样一方面会提高玻璃的制造成本,技术要求高;另一方面还会由于加热故障而导致无法除雾,抗雾能力的稳定性比较差,难以满足现代玻璃抗雾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稳定型防雾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防雾玻璃,该防雾玻璃包括有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所述防雾玻璃还包括一层中间玻璃层,中间玻璃层设置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中间玻璃层材质为偏光玻璃。
所述防雾玻璃还包括有一层防雾层,所述防雾层设置于外层玻璃的外侧,其远离外层玻璃一侧的外表面由凸起部和凹进部组成,凸起部和凹进部相间隔均匀布置,且凸起部和凹进部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凸起部外表面通过粘性材料粘结有亲水性树脂膜,凹进部外表面也通过粘性材料粘结有疏水性油膜,亲水性树脂膜和疏水性油膜均与防雾层形成一体化结构,且亲水性树脂膜和疏水性油膜连接处经过抛光处理呈过渡性连接。
所述防雾玻璃还设置有一层碳化硅层,碳化硅层设置于内层玻璃的内侧,其与内层玻璃粘结于一体。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层玻璃、外层玻璃和中间层玻璃之间通过PVB膜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凹进部和凸起部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0.01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粘性材料为树脂层胶。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树脂层胶厚度不大于0.001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亲水性树脂膜厚度为0.001mm,疏水性油膜厚度为0.002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厚度均为2-3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光跳线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碳化硅层的厚度为45-12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硅特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大硅特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