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0595.X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棣;胡志权;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遂昌汇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2 | 分类号: | B24B5/12;B24B41/06;B24B55/06;B24B41/04;B24B41/02;B24B4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3233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同时 铜管 内外 进行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活动箱和第二活动箱,所述底座前侧中间处设置有开关门,且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且操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左侧端口处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夹紧片,且夹紧片的上方端口处和螺杆的下方端口处均设置有第二活塞。该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能够在对铜管进行打磨时,可以很好的固定铜管,同时能够对铜管的内外两侧进行打磨,使铜管被打磨的更加充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铜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经历打磨,使得打磨后的铜管能够符合人们的要求,而铜管在打磨是需要使用到打磨装置。当前的铜管用打磨装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当前的打磨装置在对铜管进行打磨时,能够很好的对管件进行夹紧,且当前的打磨装置在对铜管进行打磨时,不能够对铜管的内侧壁进行打磨,使得铜管在有些时候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并且打磨装置在对铜管进行打磨时,打磨下来的金属粉尘会被人吸进肺中,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前的打磨装置不能很好的对铜管内部进行打磨和夹紧机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同时对铜管内外进行打磨的铜管用打磨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活动箱和第二活动箱,所述底座前侧中间处设置有开关门,且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且操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动箱的上方安装有驱动机,且驱动机的左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方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一活动箱的左侧和第二活动箱的右侧均连接有第一液压缸,且第一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方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第二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打磨片,所述第二活动箱的右侧安装有油箱,且油箱的右侧安装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活动箱和第二活动箱的下方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支撑杆的上面安装有第三液压缸,且第三液压缸的下方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下方设置有压片,且压片与第一伸缩杆之间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盛料斗,且盛料斗的下方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一打磨片面朝连接管的一侧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压片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打磨片,所述油箱的上方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左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左侧端口处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夹紧装置的上面设置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上方设置有螺杆,所述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夹紧片,且夹紧片的上方端口处和螺杆的下方端口处均设置有第二活塞。
优选的,所述通孔贯穿底座,且通孔均匀的分布在导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箱、第二活动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箱和第二活动箱的尺寸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从动轮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转轴和第一活动箱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打磨片设有两处,且连接管与第一打磨片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片的形状为圆弧形,且压片与平衡杆、第一伸缩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并且压片与平衡杆、第一伸缩杆之间构成三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盛料斗、风机与底座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盛料斗的上方开口的长度大于通孔两两之间的最大长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贯穿进连接管中,且活动杆的形状为“T”型,并且活动杆与第一打磨片之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遂昌汇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遂昌汇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0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灰铁机床导轨的强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稀土聚电解质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