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锥度孔加工的钻扩倒角一体麻花钻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2592.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保富;叶鹏;孙丽霞;余洪;周宝;高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8 | 分类号: | B23B5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陶纯佳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孔部 锥度 锥度孔 柄体 钻体 麻花钻 排屑槽 钻削部 加工 倒角 外周 同心 阶梯圆柱体 塑性材料 倒角部 钻头 刀背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锥度孔加工的钻扩倒角一体麻花钻,其不仅能解决传统锥度孔加工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现有钻扩一体钻头因刚性差而不适用于塑性材料锥度孔加工的问题。其包括同心一体的钻体部分与柄体部分,柄体部分为一圆柱体,钻体部分为阶梯圆柱体,钻体部分包括钻削部和锥度扩孔部,锥度扩孔部外周开设有排屑槽且排屑槽在锥度扩孔部外周形成刀背;钻削部与锥度扩孔部之间通过连磨方式同心连为一体,锥度扩孔部与柄体部分的连接处设有倒角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锥度孔加工的钻扩倒角一体麻花钻。
背景技术
传统锥度孔的加工是先钻底孔再采用扩孔刀进行锥度扩孔,最后采用倒角刀插补铣孔口倒角,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不仅占用的刀库库位多,而且加工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现代工业高效加工的要求。
对于塑性材料的锥度孔加工,受到塑性材料本身特性及锥度扩孔刀锥面(刃)比较长的影响,采用上述传统方法进行锥度孔加工时其切削呈薄片状而不易断屑,从而会形成长卷状切屑,进而导致机床负载较大、切削器堵塞、烧坏电机等故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内出现了一种将钻头与锥度扩孔刀结合成一体的钻扩一体钻头,见图1,其将钻头部分A与锥度扩孔部分C通过颈部B同心连接成一体,但是由于加设有颈部从而使个整个刀具的总长加长,导致了刀具的刚性变差,故只能应用于如铝合金材料这种刚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而无法应用于刚性要求较高的钢性构件的锥度孔加工中,其适用范围小;同时由于设置了颈部,当钻头部分已经钻透零件后颈部仍位于钻孔内,故当锥度扩孔部分切入钻孔时需要二次找正,这不仅会加大刀具负荷而且无可避免地出现二次定位找正的偏差,既而影响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锥度孔加工的钻扩倒角一体麻花钻,其不仅能解决传统锥度孔加工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现有钻扩一体钻头因刚性差而不适用于塑性材料锥度孔加工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为,用于锥度孔加工的钻扩倒角一体麻花钻,其包括同心一体的钻体部分与柄体部分,所述柄体部分为一圆柱体,所述钻体部分为阶梯圆柱体,所述钻体部分包括钻削部和锥度扩孔部,所述锥度扩孔部外周开设有排屑槽且所述排屑槽在所述锥度扩孔部外周形成刀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削部与锥度扩孔部之间通过连磨方式同心连为一体,所述锥度扩孔部与柄体部分的连接处设有倒角部。
进一步的,所述锥度扩孔部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强制断屑槽。
进一步的,所述强制断屑槽呈V形。
进一步的,所述呈V形的强制断屑槽的两侧槽面在槽底位置呈R形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呈V形的强制断屑槽的两侧槽面之间呈90度夹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钻削部与锥度扩孔部之间通过连磨方式同心连为一体,一方面有效减小了整个刀具长度、提高了刀具刚性,且刀具使用后能够进行修磨,不仅能够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而且能够应用于对刚性要求较高的钢类零件的加工、适用范围广;另一方面由于钻削部与锥度扩孔部之间直接同心连为一体,因而当钻削部钻通零件的同时锥度扩孔部已切入钻孔,从而有效避免了锥度扩孔部扩孔时的二次定位找正,故能有效提高锥孔的加工精度;同时锥度扩孔部与柄体部分之间设置倒角部,因而单次进给即能够实现钻孔、锥度扩孔以及孔口倒角三个工艺步骤的一次性加工,故能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刀具成本,从整体上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当本发明一体麻花钻应用于塑性材料的锥孔加工时,若干强制断屑槽能够对锥度扩孔部切削产生的呈薄片状的长卷屑强制切断,从而保证切屑能够顺利排出;而强制排屑槽呈90度的V形夹角并且槽底为R形圆弧过渡,能够有效防止应力集中,使得长卷屑更易切断并更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25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