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器件用单面电极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3067.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姜卫东;宋波;刘畅;姜金花;陈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卫东 |
主分类号: | G02F1/155 | 分类号: | G02F1/15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杨坚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器件 单面 电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用单面电极片,解决现有电致变色器件电极结构无法使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内、外区域以及全部区域分别准确变色的问题,技术方案是:电极层包括设置在基底一侧面低层的分区导电层和高层的分区电场施加层,分区导电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导电区块和中部的内导电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导电区块外延部连接电极层外部的内区电极外引线;分区电场施加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中部的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与内导电区块对应连通为一体,在外围电场施加区块与外围导电区块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其能够准确地对内外区域以及全部区域分别施加电场,实现了对应的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膜层准确地变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件器,特别是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用单面电极片,用于组成电致变色件器,形成向电致变色层施加电场的电极构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颜色、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组合层如图26所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二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三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与电解质层──电极层──基底”结构。当通过前述电致变色器件两侧的电极层向电致变色层施加电场时,电致变色层发生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表观上呈现为电致变色器件发生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但因前述电致变色器件两侧的电极层是均匀、连续地布满需要变色的全部区域,并且两侧电极层又兼具有导电和向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膜层施加电场双重功能,因此当需要在局部区域变色时,该电极层无法避免对非期望变色的局部电致变色层施加电场,使非期望变色区域变色,尤其是,当期望变色区为电致变色器件内部区域,非期望变色区为电致变色器件外围区域时,无法避免地使外围区域也发生了变色,造成了电致变色器件局部变色不够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用单面电极片,解决现有电致变色器件电极结构无法使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内、外区域以及全部区域分别准确变色的问题,其能够准确地对内、外区域以及全部区域分别施加电场,进而实现使对应的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膜层准确地变色。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致变色器件用单面电极片包括带有电极层的基底,技术要点是:所述电极层包括设置在基底一侧面低层的分区导电层和高层的分区电场施加层,分区导电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导电区块和中部的内导电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导电区块外延部连接电极层外部的内区电极外引线;所述分区电场施加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中部的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与内导电区块对应连通为一体,并通过内区电极外引线形成内位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外围电场施加区块联通电极层外部的外围电极外引线形成外围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在外围电场施加区块与外围导电区块之间设置有至少覆盖引出内导电区块外延部的外围导电区块开口处的绝缘层。
所述外围导电区块、内导电区块、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中至少一区块是由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单元区块组成。
所述内导电区块是由至少两个单元内导电块排布组成,各单元内导电块的外延部分别连接对应的内区电极外引线,且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由与单元内导电块对应的单元内电场施加块排布组成,各单元内电场施加块与对应的各单元内导电块连通为一体。
所述外围导电区块设置有一侧开口或相对两侧的两开口,单元内导电块横向排布,各单元内导电块的外延部利用所述外围导电区块开口连接对应的内区电极外引线。
所述外围导电区块采用相对两侧的两开口,单元内导电块呈一行或两行排布,各单元内导电块外延部分别利用邻近的外围导电区块开口连接对应的内区电极外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卫东,未经姜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30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周外观检测模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担架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