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3999.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3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广;吴代赦;韩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许艳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磷脱氮 旋转 生物膜 反应器 系统 应用 | ||
1.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采用由活性污泥系统和旋转藻生物膜系统两部分构成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
活性污泥系统主体为曝气池(1),还包括活性污泥(2)和鼓风机(3),以及位于曝气池(1)底部的曝气支管(4)和曝气主管(5);
旋转藻生物膜系统为传送带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
所述的传送带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包括传送带支撑钢架(6)、转轴(7)、动力传送带(8)、传送带刮刀(9)、传送带微藻收集槽(10)、传送带电机(11)和传送带藻膜(12);所述的转轴(7)包括上方转抽和下方转轴;
所述活性污泥系统置于传送带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的下方,下方转轴淹没于曝气池(1)的废水中;
所述的传送带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构成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装置高度为2m;传送带的运转速率为4转/分钟;曝气流量为250毫升/分钟;旋转生物膜贴壁材料面积为12m2;刮刀采收微藻的频率7天/次;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运行时环境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6000Lux,水力停留时间为7天;
所述的应用步骤为:
步骤1:微藻的培养
将长势良好的微藻转入微藻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摇床中培养,光照强度为4000Lux,温度为28℃,转速为120转/分钟,获得光密度值为2的藻液;
步骤2:微藻的贴壁
将步骤1培养所得的藻液稀释10倍后,通过喷头均匀地喷洒到贴壁材料上或将贴壁材料浸泡于藻液中培养;
步骤3:微藻膜的形成
将微藻贴壁后的贴壁材料安装于转轴(7)上;
步骤4:微藻的收获
当微藻膜生长至一定厚度时,通过调节传送带刮刀(9)将贴壁材料上的微藻刮下,微藻被收集在传送带微藻收集槽(10)。
2.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采用由活性污泥系统和旋转藻生物膜系统两部分构成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
活性污泥系统主体为曝气池(1),还包括活性污泥(2)和鼓风机(3),以及位于曝气池(1)底部的曝气支管(4)和曝气主管(5);
旋转藻生物膜系统为滚筒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
所述的滚筒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包括滚筒藻膜(14)、搅拌叶片(15)、滚筒刮刀(16)、滚筒微藻收集槽(17)、滚筒支撑钢架(18)、滚筒电机(19)、膜支柱(13)和轴(20);
所述活性污泥系统置于滚筒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的下方,滚筒下方淹没于曝气池(1)的废水中;
所述的滚筒式旋转藻生物膜系统构成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装置高度为0.5m;滚筒的运转速率为6转/分钟;曝气流量为250毫升/分钟;旋转生物膜贴壁材料面积为0.12m2;刮刀采收微藻的频率7天/次;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运行时环境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6000Lux,水力停留时间为7天;
所述的应用步骤为:
步骤1:微藻的培养
将长势良好的微藻转入微藻培养基中培养,于光照摇床中培养,光照强度为4000Lux,温度为28℃,转速为120转/分钟,获得光密度值为2的藻液;
步骤2:微藻的贴壁
将步骤1培养所得的藻液稀释10倍后,通过喷头均匀地喷洒到贴壁材料上或将贴壁材料浸泡于藻液中培养;
步骤3:微藻膜的形成
将微藻贴壁后的贴壁材料安装于膜支柱(13)上;
步骤4:微藻的收获
当微藻膜生长至一定厚度时,通过调节滚筒刮刀(16)将贴壁材料上的微藻刮下,微藻被收集在滚筒微藻收集槽(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藻种为小球藻属、筒柱藻属、硅藻、菱形藻、裂壶藻、杜氏藻属、栅藻、微绿球藻、衣藻属、扁藻或空球藻属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藻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F/2培养基、walne培养基、TAP培养基、生活污水或动物粪便废水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除磷脱氮的菌藻旋转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壁材料为海绵泡沫、静电植绒、纯棉帆布、泡沫塑料或尼龙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39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