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盖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4041.7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韩双能;陈增宝;李茂华;杨登基;陈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33;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盖模具,面板、上模板、下模板、方铁和底板顺序布置,上内模和下内模上下相对设置,上内模配合在上模板上,下内模配合在下模板上,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水平相对设置,上内模、下内模、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围成减震盖模具型腔,上模板上开设有注胶孔,注胶孔内设有浇口套,浇口套穿过上内模延伸至型腔内,面板上开设有注胶口,注胶口与浇口套对应设置;本新型注塑减震盖模具,使用方便,结构安全可靠,由该类模具生产的产品外观美观,尺寸稳定,不良缺陷少,产品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大幅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能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广泛用于汽车行业以塑代钢轻量化设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盖模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汽车减震器结构中,因减震盖承受交变力,且承受力峰值压力较大,原先基本采用金属减震盖,随着当前节能降耗,汽车轻量化设计需求,为实现以塑代钢,在零件的替代中需要进行不断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才能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需要在零件替代后重新根据塑料件成型工艺、塑胶材料物性能等综合需求重新设计满足要求的产品,其中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所以就要在模具结构上找到突破。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盖模具。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震盖模具,包括面板、上模板、下模板、内模、滑块、方铁和底板;面板、上模板、下模板、方铁和底板顺序布置,内模和滑块设置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内模包括上内模和下内模,上内模和下内模上下相对设置,上内模配合在上模板上,下内模配合在下模板上,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水平相对设置,上内模、下内模、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围成减震盖模具型腔,上模板上开设有注胶孔,注胶孔内设有浇口套,浇口套穿过上内模延伸至型腔内,面板上开设有注胶口,注胶口与浇口套对应设置。
优选地,下内模顶端面向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型腔连通的浇口,下内模顶端抵靠在上内模底端,浇口套下部定位在凹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斜导柱,斜导柱包括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相对设置,第一斜导柱依次穿过第一滑块和下模板,第一斜导柱上部固定在上模板上,第一斜导柱下部定位在方铁内,第二斜导柱依次穿过第二滑块和下模板,第二斜导柱上部固定在上模板上,第二斜导柱下部定位在方铁内。
优选地,下模板、方铁和底板围成空腔,空腔内设有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顶针上部设置在下内模中,顶针下部与顶针面板连接,顶针面板配合在顶针底板上,顶针底板配合在底板上。
优选地,下内模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相互平行,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向内分别开设有第一顶针孔和第二顶针孔,顶针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定位在第一顶针孔和第二顶针孔中。
优选地,空腔内还设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顶端抵靠在下模板上,多个支撑柱底端穿过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抵靠在底板上。
优选地,上模板上开设有上安装槽,上内模安装在上安装槽内。
优选地,下模板上开设有下安装槽,下内模安装在下安装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4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