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5019.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斯建;常青;李敬;冯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安易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A61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内窥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该胶囊内窥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透明顶罩以及透镜组,其中:所述透明顶罩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透明顶罩的第一物侧面在近轴区域是第一凸面,所述透明顶罩的第一像侧面在近轴区域是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均为球面。本发明所提供的胶囊内窥镜具有尺寸小、视场大、分辨率高、色彩丰富、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波段成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为探测人体胃、肠等内腔组织病变,早期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采用诸如胃镜、肠镜等插入式内镜仪器进行测量。由于插入式内镜仪器工作时其拍摄组件需要通过咽喉等部位强制性到达患者体内,因此导致这种仪器的使用体验非常差,使得很多耐受性差、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对其望而却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小型化的胶囊内窥镜,这种胶囊内窥镜通过口服的方式即可进入患者体内。胶囊内窥镜进入患者体内后,消化道的蠕动使胶囊内窥镜在消化道内运动,运动的同时胶囊内窥镜采集图像并将图像传输至患者体外的图像显示设备,供医务人员实时了解患消化道中的情况。最终胶囊内窥镜从患者体内排出。
现有的胶囊内窥镜虽然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现有技术中,胶囊内窥镜的透明顶罩(通常采用半球形设计)仅仅起到密封作用,且与胶囊内窥镜中作为镜头的透镜组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无形中就造成了胶囊内窥镜在轴向尺寸上的浪费,从而导致胶囊内窥镜的尺寸比较大,为患者的吞咽带来一定的不便。
第二、现有的胶囊内窥镜普遍存在视场范围较小的缺点。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胶囊内窥镜其视场范围在100°以内,只有一小部分胶囊内窥镜的视场范围可以达到120°。针对于视场范围可以达到120°的这一小部分胶囊内窥镜来说,其透镜组通常需要三片或三片以上的非球面透镜来实现,这就使得透镜组往往具有较大的尺寸以及较高的成本,进而对胶囊内窥镜的尺寸和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现有的胶囊内窥镜普遍存在分辨率不高、色彩不够丰富的缺点,在人体内腔大体呈暗粉色、血液渗透与病变组织大体呈红色或者黑色的背景下,胶囊内窥镜采集到的图像往往辨别困难,因此需要图像处理的介入才能很好地对胶囊内窥镜采集到的图像进行辨别,这无疑会增加后期处理的复杂度,从而导致胶囊内窥镜结构复杂度的增加,进而给胶囊内窥镜小型化设计增大了难度。
第四、现有的胶囊内窥镜仅能实现可见光的成像,而可见光只适用于观测人体内腔的表层而无法很好地观测组织及血液的内部病变,也就是说,使用现有的胶囊内窥镜存在无法及时发现组织及血液内部病变的可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该胶囊内窥镜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透明顶罩以及透镜组,其中:
所述透明顶罩具有负光焦度,其中,所述透明顶罩的第一物侧面在近轴区域是第一凸面,所述透明顶罩的第一像侧面在近轴区域是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均为球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胶囊内窥镜中,所述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的范围是3.5mm至20mm,所述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的范围是0.39mm至0.45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胶囊内窥镜中,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一物侧面和所述第一像侧面中其他区域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胶囊内窥镜中,所述透镜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胶囊内窥镜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的范围是1.25至2.08,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的范围是-1.43至-1.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安易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安易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0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