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酮IIA噻吩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6743.9 | 申请日: | 201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茶生;毕杨;黄秋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星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73/00 | 分类号: | C07J73/00;A61K31/58;A61P9/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丹参酮IIA 类化合物 噻吩吡啶 有效抑制血小板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药物 抑制剂 介导 可用 治疗 疾病 试验 预防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类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丹参酮IIA噻吩吡啶类化合物,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的表达、结合及其活性,可用于治疗由ADP介导的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类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具有心脑血管活性的丹参酮IIA噻吩吡啶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或水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化合物在人类或其它哺乳动物的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外周血管、内脏、肝脏和肾脏血管、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或病症的治疗和/或预防中作为ADP受体拮抗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是致人类死亡的第一病因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全球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而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尽管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复杂的致病机制,但可以明确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后的血栓形成是该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级联启动则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P. Libby. Mechanisms of acutecoronary syndrom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然而,现有的抗血栓心脑血管药物要么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要机制(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要么以抗凝血为主要作用机制(如华法林、肝素、阿哌沙班、达吡加群酯等),却鲜有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血和/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药物。而在临床上,为了达到更好的血栓疾病治疗效果,常需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使用(郝素芳,夏云.注射用尤瑞克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星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星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6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