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7745.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袁怡祥;曾德堂;谭春青;申小明;谢鹏福;刘锡阳;孙文超;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00 | 分类号: | F23R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套 定位部件 热端部件 电嘴 环形连接 第一级 弧面壁 燃烧室 热释放装置 弧面滑道 槽连接 连接口 自适应 弧面 燃机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其中双活动套定位部件由第一级活动套和第二级活动套构成,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一环形连接臂与第一级活动套的连接口连接,构成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双活动套定位部件通过第二级活动套的第二环形连接臂与弧面壁的弧面滑道槽连接,将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安装在弧面壁上。本公开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能使得电嘴或热端部件在弧面或其他复杂型面上完成自适应定位,以提高工业和民用热释放装置以及燃机燃烧室中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定位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端部件定位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和民用甚至军用热释放装置或试验器中,经常需要把电嘴、点火器、热端测量器件等在从低温环境伸入高温环境,并定位于高温壁面。例如,燃机燃烧室中的电嘴、喷嘴或其他热端部件就需要通过燃烧室的外壁面伸入并定位到燃烧室的火焰筒高温壁面。
现有的热端部件的定位方法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热端部件不能与高温壁面进行固定连接,因为热端部件是需要经常取出来需要检修、更换和维护的部件。其次,热端部件的一端处在高温区域,需要进行热防护才不至于损坏。因此,这就要求热端部件与高温壁面的连接是可活动的连接,并有冷却气流带走自身热量。同时热端部件与高温壁面的活动连接之间隙要尽量小,以免通过间隙流入的气流影响整体流场的组织。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如高温壁面是弧面或其他复杂型面;火焰筒、头部、机匣等存在加工误差;安装座或装配位置的偏差达到一定程度,电嘴和热端部件能否顺利定位就成为技术人员需要攻克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及定位方法。
一种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部件,包括:第一级活动套,为环形管结构;第一级活动套的内径为D1,第一级活动套上设有连接口,连接口为沿第一级活动套的环形管表面上设有的环形开口;第二级活动套,为环形槽状结构,第二级活动套内径为D2,第二级活动套包括:第一连接沿,由第一环形连接臂和第一环形定位臂构成的L型环形结构,第一连接沿的内径为D2;第一环形连接臂与第一级活动套的连接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级活动套还包括:第二连接沿,由第二环形连接臂和第二环形定位臂构成的L型环形结构,第一连接沿的内径为D2;第二环形连接臂与弧面壁的弧面滑道槽连接;第二连接沿的第二环形连接臂为与弧面滑道槽相配合的弧面;分槽沿,为环形片状结构;分槽沿的内径为D2;分槽沿第一侧内圆边与第一环形定位臂连接,分槽沿第二侧内圆边与第二环形定位臂连接,且第一连接沿、第二连接沿和分槽沿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需安装的电嘴或热端部件直径为D3时,第一级活动套的内径D1>D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级活动套的内径D1的取值范围为(1+1%)D3~(1+6%)D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级活动套内径D2大于第一级活动套的内径D1。
一种用于如前述的用于电嘴和热端部件的双活动套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包括:步骤A:连接第一级活动套和第二级活动套,构成双活动套结构;步骤B:将双活动套结构安装在弧面壁的弧面滑道槽上;步骤C:使电嘴或热端部件通过第一级活动套;步骤D:使电嘴或热端部件通过第二级活动套;步骤E:电嘴或热端部件接触到热侧端面,完成电嘴或热端部件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7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