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灭菌式微生物细菌培养繁殖接种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7759.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8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寿;吴良科;董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孚德检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菌 式微 生物 细菌 培养 繁殖 接种 | ||
1.一种自灭菌式微生物细菌培养繁殖接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接种杆(2)、回转模块(3)、灭菌模块(4)和供电模块(5);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部转动安装着接种杆(2);所述接种杆(2)通过回转模块(3)实现旋转;所述回转模块(3)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灭菌模块(4)安装在壳体(1)一端内部;所述供电模块(5)为灭菌模块(4)提供电能,并安装在壳体(1)一端内部;其中,
所述回转模块(3)包括转轴(31)、棘轮(32)、按压杆(33)、棘爪(34)和复位弹簧(35);所述转轴(31)转动安装在壳体(1)中部,并固定连接在接种杆(2)中部,所述转轴(31)一端固定连接着棘轮(32);所述棘轮(32)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按压杆(33)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棘轮(32)通过按压杆(33)上设置的棘爪(34)控制旋转;所述按压杆(33)一端伸出壳体(1),并在端头设有按压块;所述壳体(1)安装按压杆(33)的空腔中部设有台阶;所述按压板(33)中部设有凸台(331);所述凸台(331)一端设有复位弹簧(35);所述复位弹簧(35)用于按压杆(33)按压后复位;
所述供电模块(5)包括开关(51)、蓄电池(52)、正极板(53)和负极板(54);所述开关(51)安装在壳体(1)一侧;所述蓄电池(52)安装在壳体(1)内部一端;所述蓄电池(52)连接着正极板(53)和负极板(54);所述正极板(53)设在壳体(1)槽口一侧;所述负极板(54)设在壳体(1)槽口另一侧;
所述灭菌模块(4)包括正极接触开关(41)、正极接线柱(42)、负极接触开关(43)、负极接线柱(44)和加热丝(45);所述接种杆(2)两端均设有槽口;所述接种杆(2)一侧设有正极接触开关(41);所述正极接触开关(41)连接着正极接线柱(42);所述正极接线柱(42)安装在接线杆(2)内部,并位于槽口一侧柱体内;所述负极接触开关(43)连接着负极接线柱(44);所述负极接线柱(44)安装在接线杆(2)内部,并位于槽口另一侧柱体内;所述正极接线柱(42)和负极接线柱(44)之间连接着加热丝(45);
所述正极接线柱(42)、负极接线柱(44)和加热丝(45)连接处均设有储液槽(21);所述储液槽(21)两侧设有加热板(22);
所述加热丝(45)为钨丝;
所述正极接触开关(41)和负极接触开关(43)均包括塑料座件(411)、接触块(412)、上限位螺柱(413)、下限位螺柱(414)、弹簧(415)和弹性导电环(416);所述接种杆(2)两侧均设有塑料座件(411);所述塑料座件(411)内配合连接着接触块(412);所述接触块(412)用于接触连接正极板(53)或负极板(54);所述接触块(412)一端设有上限位螺柱(413);所述塑料座件(411)底部设有下限位螺柱(414);所述上限位螺柱(413)和下限位螺柱(414)之间旋接着弹簧(415);所述弹簧(415)外周套接着弹性导电环(416);所述弹性导电环(416)一侧穿出塑料座件(411),并连接在正极接线柱(42)或负极接线柱(4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孚德检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中农孚德检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7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