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消融术联合脂质体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8488.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2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诸葛萦;倪焕尔;王钰婕;李林;王俊珊;汪芳;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31/704;A61P9/06;A61B18/12;A61M5/178;A61M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消融 联合 脂质体 药物 治疗 心律失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消融术联合脂质体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第二步:手术后即刻为患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阿霉素脂质体药液。本发明还提供阿霉素脂质体的一种新用途。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杀死射频消融后残存的电传导细胞,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是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一种全新手段,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著,同时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无明显创伤,易于被患者接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射频消融术联合脂质体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愈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房颤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律失常疾患,发病率高,危害较大,极易引起脑卒中、下肢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药物治疗效果差,目前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为根治房颤提供了希望,但以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为代表的房颤消融手术,由于消融局部电传导恢复而造成的远期复发仍是兹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的机制主要是利用射频电流的电脱水作用造成局部组织热损伤以达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手术过程中,消融点多达数百余个,任何一点消融不彻底,都可能导致电传导恢复,从而导致房颤复发,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过分消融造成心脏穿孔,手术医师要控制一定的消融功率和时间,因此不能为提高成功率无限制提高消融功率和延长消融时间,这导致房颤消融较其他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复发率相对偏高,另外,射频放电后电学损伤范围比肉眼所见心肌组织损伤范围大,因此射频导管贴靠组织并不准确时,消融也可引起靶点电位幅度减低,电活动暂时受到影响.甚至传导完全消失.但这种电学损伤影响一旦消失,传导可能恢复。
2013年一项对6167例房颤消融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的荟萃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单种术式消融后成功率约54.1%,相应的持续性房颤术后成功率约41.8%,结合组合术式的消融技术,复发率仍有79.8%,而术后患者早期复发4个月内更常见,近期复发率44%,在521个中心进行的16309名房颤消融病例研究中,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成功率约为83.2%和75%。我国2008年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显示总复发率为17.9%。
2014年K-H.Kuck等人结合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撰文指出,在肺静脉隔离消融术6个月后的房颤复发机制,主要是由于消融部位电传导恢复引起的,而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并不能永久地抑制消融靶点电传导细胞活性,因此不能改变电传导恢复的趋势,也因此无法减少房颤术后的远期复发率。目前对于房颤复发的策略仍然推荐患者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消融手术,但增加的经济成本和手术风险也常常是患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可见消融术后电传导复发导致的房颤复发是兹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抗瘤谱广、疗效好特点,但由于其心脏毒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这种心脏毒性是通过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这两种途径来实现的,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和氧化应激系统的活化则是启动这一过程的最初原因。
脂质体药物(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具有天然的炎症靶向作用:进入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特别是巨噬细胞,当机体内发生炎症反应时,病变组织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出现许多特异的细胞表面抗原信号,从而通过受体等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动员和引导吞噬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当这些携带脂质体药物的吞噬细胞进入病变组织后,通过细胞间融合、接触释放、吸附、脂质交换等方式将所携带的药物传递给相关组织细胞,从而改变了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在炎症反应的组织器官中积蓄,提高药物的局部效应;另一方面也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延缓药物体内消除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而且脂质体在生物体内可降解,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84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能耗自回流型膜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用途安全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