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1385.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东;冯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48 | 分类号: | D06M11/48;C04B20/02;C04B16/06;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纤维 改性 方法 | ||
一种聚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属于化纤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纤维干燥至恒重备用;(2)配制铬酸溶液:按质量配比,取K2Cr2O7,H2O和浓H2SO4混合,反应得铬酸;(3)称取恒重聚丙烯纤维,放入铬酸溶液中,室温浸泡0.5~2.5h后,进行反应;(4)反应后的聚丙烯纤维经洗涤,过滤与干燥处理后,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的聚丙烯纤维;(5)测算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失重率和吸湿率,以及改性前后聚丙烯纤维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变化。本发明的改性方法在增强聚丙烯纤维与基材之间粘结力的同时,对聚丙烯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引入活性基团,使改性聚丙烯纤维表面具有了一定的亲水能力,更易于改性聚丙烯纤维在水泥基材料的充分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泥在固化时的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现有技术中,加入的纤维主要有金属钢纤维,无机石棉纤维、玻璃纤维以及各种合成纤维。
英国专利(1130612)提出以膜裂聚丙烯纤维代替传统的增强纤维,用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抗冲击、抗弯曲性能,但聚丙烯膜裂纤维由于其形态的网状结构,在水泥混合中不易分散,容易使局部产生结团现象,因而会影响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高。
中国专利(CN 1888161A)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孔截面形状的聚丙烯纤维添加到混凝土中,可以保持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增强了混凝土的防爆裂性能,并且可以防止混凝土经高温后爆裂破碎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未提到聚丙烯表面能低,分子链上缺少活性官能团,而且表面疏水,以致于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不容易分散,与基材的物理化学粘结力较差,这些缺点制约了聚丙烯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纤维表面性能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聚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将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应用于混凝土制备,从而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改善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能,提高纤维与基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丙烯纤维干燥至恒重,备用;
所述的步骤(1)中,聚丙烯纤维预先经过脱油脂处理。
(2)配制铬酸溶液:
按质量配比,K2Cr2O7:H2O:浓H2SO4=(3~8):(4~9):(75~125),将三者混合,反应5~15min,得铬酸;
所述的步骤(2)中,铬酸溶液原料配比优选为,K2Cr2O7:H2O:浓H2SO4=5:8:100。
(3)称取恒重聚丙烯纤维,放入铬酸溶液中,室温浸泡0.5~2.5h后,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65~70℃,反应时间为4~12min;
所述的步骤(3)中,室温浸泡时间优选为2.5h,反应时间优选为4min。
(4)反应后的聚丙烯纤维经洗涤,过滤与干燥处理后,干燥至恒重,得改性的聚丙烯纤维;
所述的步骤(4)中,聚丙烯纤维采用蒸馏水洗涤,干燥方式为先在烘箱中干燥,再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即得改性产物,其中:烘箱中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家用纺织品
- 下一篇:一种山羊绒纤维的低温染色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