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1454.8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仙之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土壤改良剂 | ||
1.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腐殖酸20-30份、糖醛渣15-25份、水果皮8-12份、畜禽粪便12-18份、凹凸棒土10-12份、硼酸8-10份、过期的食品6-8份、药渣8-10份、磷酸二铵6-9份、硫酸钾8-12份、硫酸铜0.2-0.3份、钼酸铵0.1-0.5份、聚马来酸酐0.2-0.6份、氨基三甲基磷酸0.1-0.8份、柠檬磺酸0.1-0.5份、桉树油0.7-1.3份、菌种粉0.1-0.5份和硅烷偶联剂1.3-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酸28份、糖醛渣20份、水果皮10份、畜禽粪便13份、凹凸棒土11份、硼酸9份、过期的食品7份、药渣9份、磷酸二铵7份、硫酸钾10份、硫酸铜0.25份、钼酸铵0.3份、聚马来酸酐0.4份、氨基三甲基磷酸0.5份、柠檬磺酸0.3份和桉树油0.8份、菌种粉0.3份和硅烷偶联剂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粉为抗生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固氮菌、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原料:按照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原料的重量份数称取原料;
(2)先将腐植酸、糖醛渣、水果皮、畜禽粪便、过期食品、药渣、菌种粉混合均匀,进行发酵,即得发酵料,备用;
(3)凹凸棒土与硼酸、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铜、钼酸铵、聚马来酸酐、氨基三甲基磷酸、柠檬磺酸混合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即得混合物料A,备用;
(4)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将步骤(2)中制得的发酵料和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料A混合,加入桉树油,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混合物料B,备用;
(5)将步骤(4)中制得的混合物料B进行造粒、烘干,即得盐碱地土壤改良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发酵条件为:温度50-65摄氏度,时间10-20天,含水量45%-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造粒使用平膜造粒机造粒,烘干使用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测定土壤酸碱度:土地采样,并测试土壤的PH值;
(b)计算盐碱地土壤改良剂使用量:根据不同的PH值,使用不同量的土壤改良剂,具体如下:
当土壤PH值>9时,土壤改良剂的使用量为500-600Kg/亩;
当土壤PH值为7.8-9.0时,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300-450Kg/亩;
当土壤PH值为7.0-7.8时,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150-280Kg/亩;
(c)施用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秋季或春季播种前,结合耕地把盐碱地土壤改良剂撒施在地表,旋耕一次,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再进行播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旋耕深度为40cm或者比植物根系至少深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仙之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仙之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4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