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软件定义回程网络接入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2366.X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朱雯慧;黄志;姜杰;朱晓荣;杨龙祥;朱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725;H04L12/727;H04L12/729;H04W4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刘传玉 |
地址: | 21004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似性 度量 软件 定义 回程 网络 接入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软件定义回程网络接入选择方法,首先为每个基站生成输出至回程网的网络流;其次,为网络流在回程网中选择满足带宽资源要求的边缘节点作为候选节点;然后计算候选节点处性能参数的二维向量与业务特征参数的二维向量之间的加权欧氏距离;接着,选择平均距离最小的候选节点作为初次接入节点;最后,在回程网络中存在过载的边缘节点时重新为接入该节点的网络流进行接入选择操作,消除过载问题,得到每个网络流的最终接入节点。本发明在考虑基站处业务特征的前提下,为网络流选择最佳回程接入节点,使得业务在进入回程网时就能够更加靠近满足其特征的链路与节点,提升不同业务类型在回程网路由时的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定义网络(SDN)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无线接入网业务特征要求的场景下,基于相似性度量的软件定义回程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5G研究的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将遵循网络业务融合和按需服务提供的核心理念,无线接入网中的业务类型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业务数据,而扩展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数据交互,例如:对时延有不同程度要求的实时类业务,或是如Web网页浏览等按需响应的非实时类业务,以及电子邮件等对时延没有具体要求的尽力而为业务;以及面向物联网设备互联的场景下各类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传感器数据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等等业务类型。除业务类型丰富多样外,未来网络需要承担的吞吐量将会是现今网络的数倍。因此,业界逐步重点研究如何将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回程网络效率提高。
面对业务类型丰富且数据量巨大的接入场景,传统的有线或无线回程技术的缺点逐渐显露,因此,必须重构网络控制和转发机制,满足未来网络中海量数据转发处理的需求。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考虑无线接入网业务的场景下,采用软件定义回程网络为业务选择更优的接入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软件定义回程网络接入选择方法,通过计算业务特征参数向量与节点性能参数向量之间的加权欧氏距离,对网络流中总业务特征与节点性能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度量,为网络流选择最佳回程接入节点,使得业务在进入回程网络时就能够更加靠近满足其特征要求的链路与节点,提升不同业务需求在回程网络路由时的满意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软件定义回程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获得基站处业务的特征后,为基站生成满足业务带宽要求的网络流;
步骤2),在采集回程网节点及链路状态信息后,对于每个网络流,在边缘节点中选择剩余可用带宽资源超过网络流带宽的节点作为该网络流的候选节点;
步骤3),对于存在候选节点的各个网络流:
步骤3.1),令网络流中时延敏感业务的时延和丢包率参数构成的二维向量为该网络流的第一二维向量、网络流中丢包敏感业务的时延和丢包率参数构成的二维向量为该网络流的第二二维向量;
步骤3.2),分别计算该网络流的第一二维向量和各个候选节点处网络性能参数构成的二维向量之间的加权欧氏距离,即该网络流对应其各个候选节点的第一加权欧氏距离;
步骤3.3),分别计算该网络流的第二二维向量和各个候选节点处网络性能参数构成的二维向量之间的加权欧氏距离,即该网络流对应其各个候选节点的第二加权欧氏距离;
步骤4),对于存在候选节点的各个网络流,计算该网络流对应其各个候选节点的第一加权欧氏距离、第二加权欧氏距离的平均值,选择平均值最小的候选节点作为该网络流的初次接入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2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流传输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媒体平台的智能路由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