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3657.0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洪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网络设备 智能网络 多个网络设备 出线接口 设备接入 总线 第一级 接入设备 依次串联 总线分支 总线接入 总线信号 线连接 通信系统 减小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包括:在智能网络通信系统中按照接入规则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器依次串联以及将一个或多个设备接入其中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器中;接入规则为: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先接入第一个设备,若未检测到接入设备,切换为主线连接,出线接口接入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若接入一个设备,则切换为支线连接,出线接口通过总线接入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以及后续的第n级网络设备连接器采用与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同样的接入规则来接入总线,以及将第二个设备以及后续的第n个设备接入对应的网络设备连接器。本发明可以减小T型接法总线分支的长度,提高总线信号质量和延长总线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
背景技术
在RS485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多设备的通信,通常采用串联接线法,即前级设备输出端接到后一级设备的输入端,再由该后一极设备的输出端发送至再后一级设备的输入端,以此类推形成多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这种接线方法其优点在与总线不存在设备分支,相邻节点反射信号很小,可以最大程度延长总线长度及保证总线信号质量。但这种接线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用串联接法只要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总线就会使整个网络无法正常工作,二是串联接法的设备需要一个接收,一个发送两个RS485电路模块,增加系统成本。T型接法是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器接入支线上的设备,T型接法可以使上述两个弊端得到解决,但T型接法由于总线存在分支,相邻两个节点产生信号反射则会影响总线信号质量及缩短总线长度。
因此,本发明人特别研制出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减小T型接法总线分支的长度,提高总线信号质量和延长总线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以减小T型接法总线分支的长度,提高总线信号质量和延长总线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网络连接及扩展方法,包括:
在智能网络通信系统中按照接入规则将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器依次串联以及将一个或多个设备接入其中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连接器中;所述设备连接器包含进线接口、出线接口、支线接口、切换开关和设备检测电路,所述进线接口、出线接口与支线接口均为485通信接口,其中,进线接口可通过总线与其前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出线接口或与首端的设备连接,出线接口可通过总线与其后一级的网络设备连接器进线接口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将网络设备连接器切换为总线连接或支线连接,所述总线连接是指进线接口通过切换开关直接与出线接口连接,使进线接口与出线接口之间可直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支线连接是指进线接口通过切换开关连接至支线接口的输入端,出线接口通过网络旁路开关连接至支线接口的输出端;所述设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该网络设备连接器是否接入了设备;
所述接入规则为:先利用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进线接口接入第一个设备,若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设备检测电路未检测到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支线接口接入设备,则切换开关将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切换为主线连接,然后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出线接口通过总线接入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若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支线接口接入了一个设备,则切换开关将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切换为支线连接,然后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的出线接口通过总线接入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
第二级网络设备连接器以及后续的第n级网络设备连接器采用与第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同样的接入规则来接入总线,以及将第二个设备以及后续的第n个设备接入对应的网络设备连接器的支线接口。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采用具有三个接口的网络设备连接器将智能网络系统中的所有设备以T型接法与合理的接入规则连接起来,每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都可选择在支线接口接入设备或出现接口接入下一级网络设备连接器,增加的组网的灵活性;实现在T型接线中分支线路最短化,减少节点间信号反射,提高总线信号质量和延长总线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3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