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炫目车载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3821.8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2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08;G02F1/09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基板 磁块 变色材料层 磁致 车载后视镜 高反射镜 反射镜 防炫目 磁场发生装置 磁场控制 磁性引导 低反射膜 对称设置 高反射膜 驾驶安全 手动调节 微米级别 自动切换 防眩 磁场 两极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炫目车载后视镜,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磁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包括若干个磁块,所述磁块的两极上分别设置有高反射膜和低反射膜;磁场发生装置,其产生用于对上述磁块进行磁性引导的磁场。本发明采用磁场控制微米级别的磁块旋转来切换高反射镜和低反射镜,达到防眩目的作用,具有响应时间极短的巨大优势,实现了高反射镜和低反射镜的自动切换,无须驾驶员手动调节,从而提高了驾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防炫目车载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配件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车载后视镜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部件被安装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下方用以观察车后情况。但是当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后方车辆的车头灯光会照射在前方汽车的后视镜上,后方车辆的车头照射出的强光反射到前方汽车的驾驶员的眼睛,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造成驾驶员炫目,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的生命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防炫目车载后视镜应运而生。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防炫目车载后视镜可以分为手动防炫目车载后视镜和自动防炫目车载后视镜两种类型。手动防炫目车载后视镜的防炫目功能是通过镜片的构造来实现的,后视镜镜片有两个不同反射率的镜面,前后以不同角度安装,驾驶员手动调整后视镜的角度,就能调用后视镜两个不同反射率镜面的工作,当汽车受到后方强光照射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时,驾驶员手动调用低反射率镜面,削弱光线强度,避免其对驾驶员视线造成影响。但是,手动调节后视镜会给驾驶员驾驶汽车造成不便,存在安全隐患。自动防炫目车载后视镜采用电致变材料作为反射面,在通电后能够变暗,但是其反应速度较慢,后视镜在高反射镜和低反射镜之间切换响应时间长,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炫目车载后视镜,采用磁场控制微米级别的磁块旋转来切换高反射镜和低反射镜,具有响应时间极短的巨大优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炫目车载后视镜,包括:
对称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
磁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包括若干个磁块,所述磁块的两极上分别设置有高反射膜和低反射膜;
磁场发生装置,其产生用于对上述磁块进行磁性引导的磁场。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电源,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与所述电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为平面螺旋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材质为ITO,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线宽为1-100微米,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线间距为1-1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还包括若干个微胶囊,所述磁块均容纳于所述微胶囊内。
进一步地,所述微胶囊内还填充有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油脂或醇类溶剂,所述无机溶剂为水;所述微胶囊的粒径为1-1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磁块为球形或为具有圆倒角的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高反射膜为金属膜,或由两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交替镀膜构成;所述低反射膜为氧化铬膜、碳膜,或由两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交替镀膜构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过该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通入所述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以控制所述磁致变色材料层中高反射膜和低反射膜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38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后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视镜盲区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