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4079.2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龙;田宝柱;邢明阳;王灵芝;雷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聚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9/00;C22C32/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复合材料 油溶性纳米铜 制备 二氧化硅粉末 焙烧 丙烯酸甲酯 硅烷偶联剂 矿物油 磁力反应 低温冷却 对氯苯胺 高温反应 离心沉降 纳米铜粉 平均粒径 有机溶剂 石蜡 氮化硅 纳米碳 油溶性 甲烷 丙酮 铸模 组份 成型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工艺将二氧化硅粉末、纳米铜粉、有机溶剂、硅烷偶联剂进行高温反应,然后利用丙酮的特性进行磁力反应,进一步通过添加二叔戊酰甲烷铈、纳米碳、氮化硅、丙烯酸甲酯、对氯苯胺,矿物油、石蜡等组份焙烧反应,最后铸模、低温冷却成型制备得到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制备而成的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其油溶性稳定性好、平均粒径小、离心沉降稳定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这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注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nanometer material),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本研究致力于研究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优化原料配比,简化生产工艺,使得制备而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油溶性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工艺将二氧化硅粉末、纳米铜粉、有机溶剂、硅烷偶联剂进行高温反应,然后利用丙酮的特性进行磁力反应,进一步通过添加二叔戊酰甲烷铈、纳米碳、氮化硅、丙烯酸甲酯、对氯苯胺,矿物油、石蜡等组份焙烧反应,最后铸模、低温冷却成型制备得到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制备而成的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其油溶性稳定性好、平均粒径小、离心沉降稳定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油溶性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氧化硅粉末12-15份、纳米铜粉15-20份、有机溶剂10-12份、硅烷偶联剂3-6份放置于管式炉中,炉子先抽气到气压为5Pa,再通入50标准立方厘米/分的5%H2/95%Ar混合载气,同时将炉子升温,在1000-1300℃下反应8小时,当炉子自然冷却后,得到硅复合材料;
(2)将步骤(1)得到的硅复合材料分散于丙酮中,转移至超声仪中进行超声处理25min,除去上层液体,再加入丙酮,重复三次,冷却至室温,清洗至上清液透明,利用外加磁场进行分离,干燥,得到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
(3)将步骤(2)的纳米铜金属复合材料8-13份、二叔戊酰甲烷铈2-5份、纳米碳3-7份、氮化硅1-4份、丙烯酸甲酯3-9份、对氯苯胺2-5份,矿物油7-15份、石蜡3-5份,注入管式炉中,于含氧气氛下焙烧,其温度范围为780-850℃,焙烧时间为8-12小时,得到氧化纳米材料;
(4)将步骤(3)得到的氧化纳米材料直接注入模具压制成型,将成型后的材料直接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3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聚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聚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4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