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6880.0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6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洲;贾琦;施慎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无电源 单相接地故障 扰动 计算机设备 单相接地 跳闸命令 跳闸信号 行波保护 判定 电力线路保护 线路中继电器 运行可靠性 电力线路 快速恢复 三相工频 时间延时 提供条件 通信通道 线路两端 正常线路 电气量 阶梯型 行波 整定 切除 供电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当线路发生行波扰动,判断扰动是否发生在线路中继电器的无电源端;当判定扰动发生在继电器的无电源端,判断继电器无电源端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当判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基于按照阶梯型原则整定的时间延时发出跳闸信号;若该继电器根据跳闸信号发出跳闸命令,该线路无电源侧的继电器将会根据检测到的三相工频电气量的变化情况,发出跳闸命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电力线路保护全线相继速动,快速有选择地从线路两端切除单相接地故障,为快速恢复正常线路供电提供条件,提高电力线路运行可靠性,且不需要通信通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法,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配网保护技术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按照梯形原则整定的过电流保护。这一技术适用于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单电源辐射状的多段分支电力线路。
然而,目前我国的配电网中性点大多采用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在这种配电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幅值很小,对故障检测和传统的过流保护造成很大的挑战。目前还没有快速有选择性地单相接地保护,而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相电压的升高可能导致设备绝缘击穿,进一步发展为相间故障,所以也应给予及时的识别和处理。
现有的电力线路保护技术包括基于单端电气量的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和距离保护,基于双端电气量的电流差动保护、纵联方向保护等等。但是电力线路发生故障后,故障后的暂态行波信息和工频稳态电气量一样都包括了故障发生、故障地点等故障信息。基于暂态故障行波信息也一样可以构成电力线路保护。而基于暂态行波的保护技术比基于工频稳态的保护技术具有先天的快速性。因此,研究基于暂态行波的继电保护能够有利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基于暂态行波的故障信息已被用于构造行波保护、行波测距和行波选线,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现有的基于行波信息的保护技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由于难以区分故障产生的行波和系统扰动如雷击甚至开关操作产生的行波而易于误动,在多段分支电力线路中不能从故障线路两端切除故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基于极性比较的行波保护的单相接地保护方法,在含多段分支电力线路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能快速有选择性地从故障线路两端切除单相接地故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相接地行波保护方法,包括:当线路发生行波扰动,判断扰动是否发生在线路电源侧继电器的无电源端;当判定扰动发生在线路电源侧继电器的无电源端,判断线路电源侧继电器的无电源端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当判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基于按照阶梯型原则整定的时间发出跳闸信号;若线路电源侧继电器根据跳闸信号发出跳闸命令,该线路无电源侧的继电器将会根据检测到的三相工频电气量的变化情况,发出跳闸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6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