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聚合物厚绝缘平板结构电击穿测试用的试样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6945.1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尹毅;刘德远;吴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20 | 分类号: | G01R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聚合物 绝缘 平板 结构 击穿 测试 试样 模具 | ||
1.一种用于聚合物厚绝缘平板结构电击穿测试用的试样模具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模具包括:两块相对设置且内部具有环形波纹结构的壳具、设置于壳具两端的一对金属电极以及设置于壳具外部的螺旋测微仪,其中:合并后的壳具内部的环形波纹结构构成内部通路,两个金属电极位于内部通路内且不相接触;
所述的壳具的上、下侧各设有用于固定金属电极的圆形通孔;
所述的金属电极为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该对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的总长度大于金属壳具长度,并通过设置于上述圆形通孔周围的底座进行固定;
所述的螺旋测微仪上设有两个圆形通孔的横梁,其分别通过两个旋钮进行粗调与细调,该横梁上的两个圆形通孔间距离与导向柱和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间距匹配;
所述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一对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分别通过壳具上侧和下侧中部的缺口放入壳具中且金属电极的圆柱形主体位于壳具外侧;
步骤2、组合壳具并通过螺丝固定,壳具下侧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通过通孔外侧的螺孔固定,上侧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通过通孔调节位置,使得两个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在壳具内接触;
步骤3、在壳具上侧通过底座固定导向柱,将螺旋测微仪横梁两侧的通孔穿过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及导向柱,并将横梁与圆柱形平板金属电极紧固以共同移动,然后调节金属电极之间的距离;
步骤4、通过壳具上侧中部的底座固定金属电极,并解除螺旋测微仪和导向柱,最后连接挤塑机进行试样的挤塑压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壳具上设有挤塑口与内部通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壳具为对称结构,其内表面设有的环形波纹结构可在试样压制过程中在试样表面形成一定长度的伞裙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两带电电极之间的外部沿面距离,防止在施加高压的过程中在带电电极之间的试样出现沿面闪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壳具通过分别设置于两侧的螺纹通孔进行定位,并采用四个壳具固定螺丝紧固以构成一个用于盛载聚合物材料的定型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电极包括圆柱形主体和弧形圆台结构的头部,其中:圆台前部为光滑水平面且两个金属电极的头部相对设置,保证检测时此处为均匀场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69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