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珠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7521.7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明;陈纪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10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珠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珠茶的制作方法。将茶鲜叶按萎凋、揉捻、“发酵”、烘或炒毛火制做工艺,制成红条茶毛火茶坯,其技术特征是:上述制成的红条茶毛火茶坯是:含水量34‑36%,内质上发酵全面,将上述红条茶毛火茶坯采用“压粒炒圆”工艺制成红珠茶,所述的压粒炒圆工艺包括:初压工序、合压工序、大锅炒圆工序;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红珠茶”品质,比用现有方法所制红条茶或红粒茶要提高二至三个质量等级,成珠率平均提高9%以上,工效提高30%以上,且茶粒圆紧美观,活动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茶外形呈圆珠颗粒型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一种基本茶类,有广阔的消费巿场。红茶这一基本茶类中,常按干茶外形特征分为红条茶和红碎茶两个小类。在国际红茶巿场上以红碎茶为主。在我国国内红茶巿场上以红条茶为主。
近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饮用红茶人群明显增加,使红茶销量明显提升,从而促进了红茶生产的发展。红茶类中的红条茶小类,其干茶颗粒的外形呈条索状,为其成为一小类的特征。我国国内主销的红条茶主要用来清饮,其质量多为高中档次。国内红茶饮用上之所以主要饮用高中档次红条茶的原因,在我们研究后看来,主要是目前中低档次质量的红条茶,其质量尚不能满足国内清饮条红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中低档次质量的条红茶,其质量在外形上多较为粗松,内质上滋味常苦涩欠醇。为此,我们近年来在搞好高档条红茶生产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中低档条红茶品质改进提高的试验研究探索工作。
几年来,我们在中低档条红茶品质改善提高的试验研究中,主要对不同季节不同等次鲜叶制中低档条红茶的多种造形和干制定形工艺技术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探索。我们在适宜造型的红条茶毛火工序后,分别采用烘足火,炒足干,炒制成珠,挤压成粒等工艺技术方法,进行不同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炒足干”的条红茶比“烘足干”的条红茶的品质干茶条索要紧细一些。炒制成珠工艺的红茶茶粒,比炒足干的红茶茶粒更紧实一些,但还存在较多粗老大叶茶粒,仍然较粗松不紧。进一步用挤压成粒工艺,所制红茶茶粒呈颗粒状,较为紧实。为此,我们以这一技术作背景来创制红珠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了一种红珠茶的制作方法。它是采用挤压制粒技术,并吸取珠茶炒圆的优良做法,创制出一种红珠茶制作方法。
一种红珠茶的制作方法,是将茶鲜叶按萎凋、揉捻、“发酵”、烘或炒毛火制作工艺,制成红条茶毛火茶坯,其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上述制成的红条茶毛火茶坯是:含水量34-36%,内质上发酵全面,表现为:叶底无青块与乌条、汤色浅红亮、发酵香明显浓厚、滋味醇厚,外形上感观表现为:手握不粘手、有滑爽感,紧握有弹性微成团,茶叶初步成条;
将上述红条茶毛火茶坯采用“压粒炒圆”工艺可制出红珠茶,所述的“压粒炒圆”工艺包括:初压工序、合压工序、大锅炒圆工序;
初压工序:每箱次投叶一满箱,起压力9Mpa,并每压次提高 1Mpa,定时3-5分钟,压块后解块并吹120℃热风,2分钟后再压,连续压5~6次后,进行合压工序加工;
合压工序:每箱次投叶两箱次初压叶,起压力14~15Mpa,每压次提高0.5Mpa,定时3-5分钟,压成块后投入解块机并吹120℃热风, 2分钟解块之后再压;经连续合压10-12次,压块体积不再减小,茶叶多呈颗粒形,初步成粒,含水率为15%~17%;
大锅炒圆工序:上述初步成粒的茶叶,通过珠茶炒干机,每锅次投已成颗粒的茶坯,约占锅体容量的80%,锅温60~70℃,炒板每摆动5~6次锅中茶坯翻转一周,翻转优良,上松下实,历时150~180 分钟,炒至茶粒多已圆紧硬实、光滑呈珠,外表灰褐,含水率5~6%,足干,即可起锅完成红珠茶毛茶的制作工艺,之后再规格化加工成不同颗粒等级的红珠茶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7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病理切片扫描仪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教学用速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