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8027.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宁;毛佳雷;韩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徐李娜;陈旭燕 |
地址: | 31533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管道 取暖器 散热翅片 散热部 取暖效果 发热体 侧面 快速释放 散热基板 散热效果 散热效率 相向设置 烟囱效应 机壳罩 散热 内壁 外壁 传导 体内 增设 | ||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该取暖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散热部,这两个散热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管道,每个散热翅片朝向第一散热管道的内壁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管道,各发热体分别设在各第二散热管道的外壁与散热基板之间,各第二散热管道能够形成烟囱效应,将散热体内的热量快速释放,提高了散热部的散热效率,而且发热体可以把热量通过第二散热管道间接传导到散热翅片的外表面,使得散热翅片的外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进而不用增设现有技术中的机壳罩,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取暖器侧面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般是有油汀取暖器和对流式取暖器,而由于油汀取暖器内有导热油,因此在刚开机时取暖器的发热速率较慢,而且油汀取暖器的冲油不利于环保。对流式取暖器因其特定的结构不仅具有环保、无噪音、价格低、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而且能耗低、外形美观因而在全球广泛使用。目前的对流式取暖器大多由一顶部设有出风口、底部设有进风口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发热体构成,通电后发热体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风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但是对流式取暖器对流太强,热量流速过快,从而导致壳体两侧面的发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其能够增强侧面散热效果好,提高侧面取暖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散热部,这两个散热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管道,每个散热部包括散热基板、散热翅片和多个发热体,每个散热翅片的内壁朝向第一散热管道的方向延伸有多个第二散热管道,各发热体分别设在各第二散热管道的外壁与对应的散热基板之间,两个散热基板之间为所述第一散热管道。
其中,每个第二散热管道的外壁设有用于放置发热体的第一凹槽。
其中,散热基板上对应各第一凹槽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放置腔,发热体位于放置腔内。
其中,各第二散热管道沿散热部的长度方向横向排列设置。
其中,各第二散热管道沿散热部的长度方向横向间隔排列设置。
其中,每个散热部有四个第二散热管道,发热体有四个。
其中,各散热翅片都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子翅片和第二子翅片,第一子翅片弯折成内凹的槽型结构,第二子翅片扣在对应的槽型结构的开口上进而形成所述第二散热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取暖器包括两个相向设置的散热部,这两个散热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管道,每个散热翅片朝向第一散热管道的内壁形成有多个第二散热管道,各发热体分别设在各第二散热管道的外壁与散热基板之间,各第二散热管道能够形成烟囱效应,将散热体内的热量快速释放,提高了散热部的散热效率,而且发热体可以把热量通过第二散热管道传导到散热翅片的外表面,增强取暖器的侧面散热效果;现有技术中,为防止用户误触碰散热翅片的外表面而造成烫伤,则需要用机壳罩着发热部,而本取暖器的发热体所发出的热量大部分通过第一散热管道和第二散热管道向空气中散热,而且发热体的热量是通过第二散热管道间接传导到散热翅片的外表面,使得散热翅片的外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进而无需用机壳罩着发热部,这样散热翅片的外表面热量就可以直接与大气中的空气接触,从而提高取暖器侧面散热的功能,用户亦可以安全地直接触感散热翅片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取暖器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