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换气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8403.8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蒋维;李琦;杨润;郁从瑞;施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88 | 分类号: | F24F11/88;F24F11/56;F24F11/65;F24F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810000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气 控制电路 室内换气装置 传感电路 浓度参数 人员身体 实时监测 室内空气 信号传达 信号发送 休眠 采集 室内 净化 健康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室内换气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传感电路,控制电路和换气执行机构。传感电路可采集室内空气中设定气体的浓度参数,将浓度参数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识别该信号传达的信息,控制换气执行机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换气或者进入休眠。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空气中的设定气体的浓度,自动进行换气,有利于净化实验室内空气,保护实验室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换气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验室,尤其是化学化工、生物染剂等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刺鼻、辣眼的有毒气体及一些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对实验者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损害。由于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以被察觉到,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从目前看,降低局部环境有害气体浓度有以下两种方法,但都是简单传统方法,效果不理想。第一种方法,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有意识的打开门窗,形成空气自然对流,保证局部环境有害气体浓度不会过高;第二种方法就是安装换气扇,同样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有意识的打开换气扇,加快局部环境与外界空气对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这两种方法随成本低、简单易行,但都存在人为意识的控制,尤其人的嗅觉存在适应环境的现象,容易造成忽视更新室内空气的问题,对实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换气装置、系统及方法,以减少室内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换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电路、控制电路和换气执行机构;传感电路用于采集室内空气中设定气体的浓度参数,将浓度参数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换气执行机构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浓度参数对应的信号,向换气执行机构发送启动或休眠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传感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微控制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空气中设定气体的浓度参数;第一无线微控制器用于将浓度参数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无线微控制器、光电耦合器、驱动电路和继电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无线微控制器和第二无线微控制器的无线通信协议相互匹配;无线通信协议包括ZigBee、WI-FI或LORA。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传感电路包括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第一无线微控制器;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分别与述第一无线微控制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继电器包括分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启动继电器和方向继电器;启动继电器用于控制换气执行机构的开启或休眠;方向继电器用于控制换气执行机构的工作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光耦单元和第二光耦单元;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一光耦单元和第二光耦单元分别与第二无线微控制器连接;第一光耦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启动继电器依次连接;第二光耦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方向继电器依次连接;启动继电器和方向继电器分别与换气执行机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换气执行机构包括换气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室内换气系统,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室内换气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民族大学,未经青海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