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8695.5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述;梁霄;蒙锦涛;朱炜;申浩播;郑霞忠;晋良海;汪飞;郭雅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K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标识 视觉传达 量化 安全事故 次数矩阵 显著性 眼动仪 注视点 眼动 注视 概率 观察 应用 访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眼动仪收集被试人员观察安全标识的访问时间、注视次数、注视点等眼动指标,并结合回视次数矩阵求出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方法。本发明可应用于评价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判断安全标识的显著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眼动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方法,具体是用来判断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否显著。
背景技术
安全标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安全标识是避免危险事故的重要保证。不是所有的安全标识都具有显著的警示作用,在安全标识的相关标准中没有涉及到量化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根据《安全标识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等相关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情形下,安全标识的类型、颜色、大小、材质、设置高度的要求。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判断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的显著性。
目前国内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其中有不少都可以通过安全标识的警示作用来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一些安全标识的警示或提示作用不够明显,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本发明就是用来量化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依据得出的结果来评价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否显著,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警示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量化安全标识的视觉传达效果,为评价安全标识的显著性提供一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眼动仪收集被试观察人员的眼动行为数据;
步骤二:筛选眼动行为数据;
步骤三:收集相对访问时间T、相对注视次数K和相对瞳孔直径E的眼动行为指标;
步骤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眼动行为指标:相对访问时间、相对注视次数和相对瞳孔直径,每一项的权重;
步骤五:确定安全标识视觉传达效果量化表达式。
所述步骤一具体过程如下:利用Tobii Glass眼动仪收集被试观察人员的眼动行为数据,包括安全标识面积、注视时间、注视点、注视次数、左眼瞳孔直径、右眼瞳孔直径和眼动事件持续时间。
所述步骤二具体过程如下:根据Tobii Glass眼动仪的眼动速度识别基准值算法,保留测试人员观察的安全标识区域内移动速度变化值低于35°/s和持续注视时间超过50ms的注视点,剔除持续注视时间低于50ms的注视点,并利用Tobii Glass眼动仪处理眼动行为数据中与观察者瞳孔信息相匹配的注视点。
所述步骤三中相对访问时间的具体过程如下:
观察人员对安全标识区域a的相对访问时间:
其中,t为观察人员对安全标识区域a访问时间,Sa为安全标识观察区域a的面积,t'为实验区域的单位面积访问时间之和;
其中,n为实验总区域数;
所述观察人员对安全标识区域a的相对注视次数:
其中,k为观察人员对安全标识区域a的注视次数,Sa为安全标识区域a的面积,k'为实验区域的单位面积注视次数之和:
所述观察人员对安全标识区域a的相对瞳孔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