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8789.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1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485;H01M2/16;H01M4/66;C01B25/26;C01B25/45;C01B2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烯基全 固体 金属 锂电池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固体电解质、隔膜和电池外壳。该电池的正极集流体采用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负极集流体采用金属锂,隔膜采用聚丙烯,固体电解质采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的正极与固体电解质中间涂覆一层隔膜,负极与固体电解质中间也涂覆一层隔膜,以平行排列,收纳于电池外壳内,电池由插入袋式将正极,负极,隔膜和固体电解质层叠而成,正、负极的基板上有一凸起部分与引线相连形成导电极耳;本发明的石墨烯全固体金属锂电池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有优越的电子电导率、锂离子转化率和金属锂的可充性,提高了电极固/固界面接触的稳定性;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动力电池的问题一直成为热点,解决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依然是首要问题,动力电池的创新性技术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跨越性发展。普通的传统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小,体积大,安全性差,内阻较高,这些都是由于电解液的低导电率、电极的低通导能力等原因。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件,全固态锂电池虽然存在很大的技术优势,但是也存在上述的一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全固态锂电池就不能够实现,也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因此,为了解决全固态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低、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现提出一种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的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旨在解决全固态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低、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差以及安全性等问题,通过改变正极、电解质以及结构来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子电导率、锂离子转化率和金属锂的可充性、可逆性、循环性、寿命长,同时提高了电极与固体电解质固/固界面接触紧密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石墨烯基全固体金属锂电池,包括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第一隔膜聚丙烯、固体电解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第二隔膜聚丙烯、负极金属锂和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内设有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和负极金属锂,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和负极金属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所述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和固体电解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之间涂覆有第一隔膜聚丙烯,固体电解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和负极金属锂之间涂覆有第二隔膜聚丙烯。
所述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的顶端设有正极引线,负极金属锂的顶端设有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的导电极耳。
所述正极LiFePO4-石墨烯基复合物、第一隔膜聚丙烯、固体电解质V2S5-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第二隔膜聚丙烯和负极金属锂依次紧密叠加,串联组成高电压单体或者并联组成高电流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7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