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轮室盖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9102.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冉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蒙捷 |
地址: | 40070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轮 加工 工艺 | ||
本专利涉及压铸成型领域,公开了一种链轮室盖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压铸模具内的型腔抽真空度至5KPa以下;(2)在模具内型腔的链轮室盖的盖板部开设辐射状的工艺筋槽,工艺筋槽覆盖整个盖板部,工艺筋槽的辐射中心处开设汇集槽,所有工艺筋槽均与汇集槽连通;(3)模具上的汇集槽处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顶杆,顶杆与通孔滑动密封;(4)顶杆内沿顶杆轴线开设排气装置。本专利意在提供一种改善链轮室盖压铸过程中的排气性能,提升良品率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成型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链轮室盖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满足发动机前端正时链轮系的密封装配,装配后成为发动机缸体的一部分。链轮室盖厚度较薄而面积较大,极难加工。为了制得质量品质优良的链轮室盖,通常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工艺进行加工,但受限于链轮室盖的奇特外形,压铸成型的良品率一直不高。排气不良是导致良品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链轮室盖在压铸时,压铸模具的浇口设置在链轮室盖型腔的轴孔处,金属液经轴孔流向链轮室盖面积较大的盖板部,再流向链轮室盖型腔的边缘,在这个过程中,模具的排气非常关键,虽然现有的工艺在注射金属液前都会将型腔抽真空,但无法保证型腔内处于绝对真空状态,而且金属液在压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气体,型腔内的气体温度很高,若无法有效地排除,产品上将会产生灼伤、气泡、表面流线、熔合线等缺陷,降低了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链轮室盖加工工艺,以改善链轮室盖压铸过程中的排气性能,提升良品率。
本方案中的链轮室盖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压铸模具内的型腔抽真空度至5KPa以下;
(2)在模具内型腔的链轮室盖的盖板部开设辐射状的工艺筋槽,工艺筋槽覆盖整个盖板部,工艺筋槽的辐射中心处开设汇集槽,所有工艺筋槽均与汇集槽连通;
(3)模具上的汇集槽处设置通孔,通孔内设置顶杆,顶杆与通孔滑动密封;
(4)顶杆内沿顶杆轴线开设排气装置。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利用现有工艺中的抽真空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型腔内的气体的含量,尽可能排尽型腔内的空气,减少需要排气的气量。工艺筋槽的设置一是在链轮室盖的盖板部加强盖板部的强度,二是金属液在流经盖板部时能够将型腔内的气体往工艺筋槽内驱赶,最终通过工艺筋槽将气体汇集到汇集槽内,将气体集中后,更便于排气。汇集槽处的顶杆在顶出链轮室盖前,利用顶杆内沿其轴线设置的排气装置将汇集槽内的气体排出,排出气体后的汇集槽内能够充满金属液,与工艺筋一起加强盖板的强度。
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善了链轮室盖压铸过程中的排气性能,减小了链轮室盖因排气不良而产生缺陷的几率,提升良品率。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顶杆进行排气的工艺,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顶杆与通孔间的间隙排气,现有工艺中间隙充入金属液后会产生飞边、毛刺,从模具上取下工件后还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容易伤及工件盖板部,而本方案中即使产生飞边、毛刺,也是产生在汇集槽处,打磨汇集槽处形成的凸台即可,避免伤及盖板部;而且现有工艺容易造成金属液堵塞供顶杆滑动的通孔,将顶杆焊死在通孔内,使得顶杆失去顶出工件的功能,容易造成工件卡死在模具内,继而容易造成模具报废,而本方中的排气装置即使被堵死后仍不会影响顶杆的顶出功能,保证顶杆能够将工件从模具上顶出。
进一步,所述排气装置包括顶杆本体,顶杆朝向模具的型腔的端面上开设有倒锥形的锥形槽,锥形槽的顶端朝向型腔并连通型腔,锥形槽内滑动连接有与锥形槽相配合的倒锥形的气塞,气塞的底面与锥形槽的底面之间上形成有反应腔,顶杆内沿轴线设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反应腔,反应腔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连接气塞的底面和顶杆。汇集槽内产生气体时,将对气塞产生压力,气塞压缩弹性件使得气塞与锥形槽之间产生缝隙,汇集槽内的气体通过缝隙进入到反应腔内后通过排气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9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