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压煮分解氟碳铈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9310.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阳启华;颜豪威;吴金玲;王日;陈云;申洪涛;卢立海;顾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3/10;C22B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15600 四川省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压煮 分解 氟碳铈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压煮分解氟碳铈矿的方法,属于稀土湿法冶金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稀土精矿细磨,再将细磨精矿和NaOH溶液于压煮器内混合压煮脱氟,同时通入压缩空气将三价铈氧化为四价铈,得到的压煮矿进行水洗,再用盐酸优先溶解非铈稀土元素,获得少铈氯化稀土溶液,渣经过三级逆流酸洗获得铈富集物。该方法采用碱压煮分解氟碳铈矿,具有工艺流程短,辅料消耗少,反应时间短,镨钕优溶率高的优点;通过在压煮过程引入氧化气氛并控制优溶条件,使易溶于酸的非铈稀土优先溶解进入溶液,四价铈留在铈富集物中,实现了铈与非铈稀土元素的初步分离;同时该方法脱氟在密闭碱性体系中进行,避免了含氟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压煮分解氟碳铈矿的方法,属于稀土湿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氟碳铈矿是我国的第二大稀土资源,以矿物类型计占总稀土储量的50.6%,在我国内蒙古包头、四川冕宁、山东微山等地区均有大规模矿床发现。氟碳铈矿是稀土碳酸盐和稀土氟化物的复合化合物,主要以轻稀土元素为主。按不同产地和成因,氟碳铈矿的稀土配分有所差异,铈配分通常为50%左右,而高价值的镨钕配分相对较低,为14%~26%。已得到应用的氟碳铈矿分解冶炼工艺普遍存在生产流程长,成本高,高价值稀土元素镨钕回收率低,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目前稀土氧化物市场价格,氧化镨钕价格为40万元/吨左右,而氧化铈价格较低,仅为2万元/吨左右,过多的铈进入溶液既加重了萃取分离的负担,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如何缩短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高价值元素镨钕等的回收率,降低铈的溶出率,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针对单一氟碳铈矿的分解冶炼方法,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酸法、碱法和酸碱联合法等。
酸法又可分为浓硫酸焙烧法和氧化焙烧-酸浸法。浓硫酸焙烧法是传统的稀土矿分解工艺,将稀土矿与浓硫酸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氟碳铈稀土转变为可溶性硫酸盐,再用水浸出稀土矿物。在该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硫酸强化焙烧工艺,硫酸低温熟化焙烧工艺,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962762A公布的方法。此方法对矿品位要求不高,但存在着流程长,固液分离多,能耗大,稀土回收率低等缺点。氧化焙烧-酸浸法首先通过氧化焙烧将氟碳铈矿分解为易于酸溶的稀土氧化物,同时铈转化为四价铈,然后使用硫酸、盐酸、硝酸等浸出稀土元素,最后通过复盐沉淀、萃取等方法分离稀土元素,如美国钼公司采用的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萃取分离工艺,包头稀土研究院提出的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复盐沉淀工艺,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采用氧化焙烧-硝酸浸出-萃取分离工艺等。此类方法均已在工业上实现成熟应用,但也普遍存在着工艺流程长,辅料消耗大,成本高,稀土回收率低,含氟废气污染环境等缺点。
碱法:包括烧碱法和纯碱法两种。常见的烧碱法是将氟碳铈矿与烧碱溶液或熔融的烧碱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将氟碳铈矿分解为可溶于酸的氢氧化稀土,再通过水洗除氟、盐酸优溶获得氯化稀土溶液。纯碱法是将氟碳铈矿和纯碱混合后经过焙烧、水洗除氟获得稀土氧化物,再经过酸溶、萃取分离获得产品。近年来也有采用烧碱焙烧转化氟碳铈矿的方法公布,申请公布号为CN101914679A的中国专利公布的一种方法是采用氟碳铈矿与氢氧化钠混合后焙烧,碱转矿经水洗除氟后,进行盐酸优溶,获得少铈氯化稀土料液。碱法处理氟碳铈矿都面临着精矿品位要求高,矿物粒度细,辅料用量大,成本高,固液分离次数多,废水量大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酸碱联合法:该方法最早被美国宾州York工厂采用,品位为60%氟碳铈矿精矿首先经过稀盐酸浸出去除碳酸盐杂质,或与Na2CO3混合焙烧后用稀盐酸浸出除杂,过滤后将滤渣中的氟化稀土用浓NaOH溶液分解转化为稀土氢氧化物,再经过盐酸优溶获得氯化稀土。国内也有类似的方法,如专利CN103555943A。酸碱联合法结合了酸法、碱法的优点,设备投资小,工艺简单,应用较为广泛,但仍未解决碱耗量大,精矿品位要求高,稀土回收率低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9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