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蕉纳米纤维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0016.8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辛明;孙健;李丽;李昌宝;唐雅园;周主贵;何雪梅;郑凤锦;李志春;零东宁;盛金凤;李杰民;刘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F8/02 | 分类号: | D01F8/02;D01F8/14;D01F8/18;D01F1/10;D01C1/02;D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牙斐颖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蕉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纤维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蕉纳米纤维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香蕉纳米纤维加工经过了(1)原料预处理、(2)脱胶处理、(3)制备纳米纤维三个步骤制得,其中,在脱胶处理时,经过膨化处理、氧化处理、酸处理、生物酶处理、酶失活处理、脱水、给油、烘干对香蕉粗麻结合进行预处理,上述处理方式有机结合,能达到有效去除香蕉粗麻中的胶质、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起到除杂、提高纤维含量的目的;为后续制备纳米纤维提供了良好的原料,本发明还采用了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香蕉纤维,该工艺能有效提高纳米香蕉纤维的产出率,能有效去除杂质,生产出细度更细致的纳米香蕉纤维,进而提高香蕉纳米纤维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蕉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工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地球上的度弃物质正与日俱增。它们不仅有碍观瞻,而且往往构成污染源,成为令人头痛的难题;目前对于秸秆类废物,多是利用来焚化、直接翻埋制备肥料、或者直接进行发酵制备饲料等等,但是这些都属于比较低附加值的加工,而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胶质、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等,如果能对这些物质进行进一步纯化,将会大大增加秸秆类废弃物的附加值,生产出更高性能的产品,变废为宝。
目前,我国已成为香蕉生产大国,香蕉收获后会产生与果实近乎等量的茎秆,而在我国各产区大多直接废弃,不仅造成了蕉园的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大量的植物资源。香蕉纤维广泛存在于假茎韧皮、树叶及果轴中,属于天然纤维素纤维,有天然麻类纤维的优点。如果能有效的将这些纤维素加以利用,将能进一步替代棉、麻纤维,有助于提高废物利用率,目前,也有很多关于香蕉纤维的加工报道,但是还未发现有关香蕉废料用于生产纳米级纤维的报道。因此,香蕉纳米纤维的开发是香蕉废弃物利用的有效突破口。
由于香蕉废料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和胶质,这些杂质会大大影响纤维提取的纯度,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脱胶、预处理将会造成纳米纤维长度短、过粗,强度低,容易造成香蕉纤维品质差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生产一种高强度、高品质的香蕉纳米纤维,进一步提高香蕉废料的利用领域、利用价值,提高香蕉废料的产品附加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香蕉纳米纤维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取香蕉皮、叶或茎杆切割成段后再破片撕开成片状,片状厚度为0.5mm-2mm、进行压榨、刮杂、干燥得到粗麻;
(2)脱胶处理:将步骤(1)的粗麻依次通过膨化处理、氧化处理、酸处理、生物酶处理、酶失活处理、脱水、给油、烘干得到粗纤维;
所述膨化处理的处理方法为:将粗麻与质量浓度为2g/L-4g/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7-22进行混合,然后迅速加热到95℃-100℃,恒温熬煮20min-30min后,将氢氧化钠溶液排干,将粗麻捞出,放入压力条件为7MPa-8MPa,温度为90℃-95℃的热水中恒温保持10min-15min后再将热水排干,将粗麻放入压力条件为2MPa-3MPa,温度为0℃-5℃的冷水中,恒温保持10min-15min,再经过过滤、晾干,完成膨化处理过程;
所述氧化处理的处理方法为:将膨化处理后的粗麻与氧化剂溶液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20-25进行混合,然后迅速加热到95℃-100℃,恒温熬煮15min-20min后,将氧化剂溶液排干,并将粗麻放入温度为90℃-95℃的热水中,恒温保持5min-10min后,再将粗麻放入温度为0℃-5℃的冷水中,恒温保持5min-10min,再经过过滤、晾干,完成氧化处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