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0843.7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6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骏铭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体 第一板 激振器 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镶嵌 防粘层 浇筑口 镶嵌槽 浇筑 板体表面 板体顶部 内部设置 使用寿命 防腐层 固定孔 粘连 填充 焊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其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浇筑口、连接块、激振器、防粘层、镶嵌块、镶嵌槽、固定孔,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左侧,且所述浇筑口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顶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了连接块和凹槽,且所述连接块和凹槽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连接块的右侧设置了镶嵌块,所述第二板体的凹槽的内部设置了镶嵌槽,设置的防粘层和激振器可以很好的防止混凝土粘连在板体表面,同时激振器可以使混凝土充分的填充在板体的内部,避免了混凝土内有空气的问题,防腐层大大的增加了板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现有的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在使用的时候连接的地方会有较大的缝隙,使用混凝土浇筑时会使混凝土漏出,在拆卸板体的时候混凝土会粘在板体上,造成混凝土桩缺块,降低了混凝土桩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其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浇筑口、连接块、把手、激振器、防粘层、镶嵌块、镶嵌槽、固定孔,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左侧,且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顶部均设置了浇筑口,且所述浇筑口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顶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了连接块和凹槽,且所述连接块和凹槽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连接块的右侧设置了镶嵌块,所述第二板体的凹槽的内部设置了镶嵌槽,所述镶嵌块和镶嵌槽采用镶嵌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设有防粘层、防腐层、基层、纤维布层和防锈层,所述防腐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内部,防粘层设置在所述防腐层的内部,所述纤维布层通过粘连的方式与所述防粘层连接,所述防锈层涂抹在所述基层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防腐层采用了防腐涂料,并通过涂抹的方式与所述基层连接,所述防粘层采用了脱模剂,所述防粘层通过喷涂的方式覆盖在所述防腐层表面,设置的脱模剂可以使混凝土和板体更好的分离开来,防腐层防止混凝土对板面的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外侧表面均设置了激振器,且所述激振器通过电线连接电源,使用电源为激振器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镶嵌块和镶嵌槽内均设置了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螺栓将所述镶嵌块和镶嵌槽固定,采用螺栓进行二次固定,使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外表面中部,且所述把手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把手有助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浇筑口合并后为上大下小的“喇叭”状,使浇筑更加的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有益效果如下:
该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内设置了凹槽、连接块、镶嵌块和镶嵌槽,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的时候不会有多大的缝隙,可以防止混凝土泄漏,在板面上设置了防粘层和激振器,防粘层采用的脱模剂配合激振器使用可以很好的防止混凝土粘连在板面上,使用方便,设置的防腐层大大的增加了板面的防腐能力,增加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桩的浇筑结构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骏铭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骏铭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0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