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拆卸式重力坝及其施工、拆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1121.3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海;金格飞;陈丹蕾;王新;陶开云;宋炳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10 | 分类号: | E02B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卸 重力坝 及其 施工 拆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卸式重力坝及其施工、拆除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排水灌浆廊道、防渗帷幕、坝基排水孔、中墩、边墩、横缝,还包括上游混凝土面板、砌块混凝土、下游混凝土面板、素混凝土垫层、坝基锚筋;所述砌块混凝土由预制砌块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上游混凝土面板、下游混凝土面板分别浇筑在坝体的上、下游侧,素混凝土垫层铺垫在坝基上,素混凝土垫层上砌筑可拆卸的砌块混凝土,坝基锚筋布置在最底层砌块混凝土的吊装孔中。本发明可充分利用预制式混凝土构件质量可靠、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减小坝体内的温度裂缝,确保重力坝的安全,同时满足坝体拆卸方便,既经济,又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卸式重力坝及其施工、拆除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重力坝都是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来修建,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可使得大体积混凝土与外界环境形成较大的温差时,很容易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从而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为了防止这种温度裂缝的产生,施工中不但要采取人工冷却、降温、散热等措施,而且还必须采用分块分层浇筑,两层之间浇筑的间隔需要5~ 10天或更长的时间,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施工速度。由于施工速度受到限制,主坝体不能在短期内实现挡水或泄洪功能,施工导流工程的等级就不得不提高,因而大大的增加了施工导流的困难与费用。预制式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还不多,在筑坝方面的应用则更少。尽管目前已有关于装配式的筑坝的报道,比如:蒲沂大坝,但是这些坝高都很低,其方法不能简单直接应用于高坝的建设。因为目前装配式的坝体,砌块之间采用水泥砂浆来连接,由于水泥砂浆的厚度有限,与砌块之间的粘接强度不高,其抗剪能力相比砌块明显要低,因此无法满足高坝的建设。另外,目前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时都没有考虑如何拆卸,大坝服役期满后如何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高重力坝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问题,施工中对温度控制严格,筑坝速度较低的不足,以及未考虑如何拆卸坝体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拆卸式重力坝及其施工、拆除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卸式重力坝,包括排水灌浆廊道3、防渗帷幕6、坝基排水孔7、中墩10、边墩11、横缝12,还包括上游混凝土面板1、砌块混凝土2、下游混凝土面板4、素混凝土垫层5、坝基锚筋8;
所述上游混凝土面板1、下游混凝土面板4分别浇筑在坝体的上、下游侧,素混凝土垫层5铺垫在坝基上,素混凝土垫层5上砌筑可拆卸的砌块混凝土2,坝基锚筋8布置在最底层砌块混凝土2的吊装孔205中。
所述砌块混凝土2砌筑从上游往下游逐排逐层施工。
所述砌块混凝土2由砌块标准件20、1/2砌块标准件21装配而成;同层的砌块标准件20、1/2砌块标准件21之间通过锚索208连接,上、下层之间的砌块标准件20、1/2砌块标准件21通过上层侧面锚固螺杆206与下层凹面锚固螺杆203利用角铁207连接。
所述砌块标准件20采用四棱柱形,1/2砌块标准件21的宽度为砌块标准件20的一半,二者上表面设置凹下的键齿窝201,二者下表面设置凸出的键齿202,上表面的键齿窝201与下表面的键齿202形状、尺寸完全相同能相互嵌套;
所述砌块标准件20上表面的每个键齿窝201内向外设置2个锚索孔204,共8个;砌块标准件20的键齿窝201之间设置凹面锚固螺杆203,共4个;砌块标准件20每个侧面下部设置2个侧面锚固螺杆206,侧面锚固螺杆206中心对准下表面的键齿202中心,在每个键齿窝201中心设置椭圆形吊装孔205共4个;
所述1/2砌块标准件21上表面的每个键齿窝内向外设置3个锚索孔204,共6个;1/2砌块标准件21的键齿窝201之间设置1个凹面锚固螺杆203;1/2砌块标准件21砌块长边侧面下部设置2个侧面锚固螺杆206,短边侧面下部设置1个侧面锚固螺杆206,侧面锚固螺杆206中心对准下表面的键齿202中心,在每个键齿窝201中心设置椭圆形吊装孔205,共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1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围封式填海方法及填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埋件结构及其闸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