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1196.1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0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宝;江琼;李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5/56 | 分类号: | A61F5/56;A61M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史静 |
地址: | 33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包括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所述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分别无线连接有气垫组件和振动腕带组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止鼾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鼾声采集装置与止鼾处理装置分离,可有效避免鼾声采集过程中受睡姿、被褥遮挡等的影响;可自动适应不同打鼾程度的状况,轻度打鼾的采用调整睡姿方式,重度打鼾的采用振动刺激方式使其转入轻度打鼾状态后,再用调整姿态方式,在有效止鼾的同时,可尽量避免影响睡眠质量;振动刺激方式替代现行的电流刺激方式,可有效避免电流刺激过程对皮肤的不利影响;多个气囊间的透气性,可增强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止鼾方式主要有调整睡眠体位、电流刺激等。现行智能止鼾装置主要有止鼾枕、止鼾垫、腕式止鼾器。这些止鼾方法及其实现装置采用的都是一体式结构,即鼾声采集和处理单元与止鼾单元集成在同一个部件内,鼾声采集效果受人体、被褥等影响严重。止鼾枕仅能调整人头部的位置,止鼾效果有限;止鼾垫不透气,影响睡眠的舒适性;腕式止鼾器的鼾声采集效果易受被褥遮挡的影响,且主要采用电流刺激方式实现止鼾,很多人不适应这种电流刺激方式。即现有的智能止鼾方法和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鼾声处理与止鼾单元集成在一起,鼾声采集效果易受人体、被褥等的遮挡影响;
(2)舒适性不佳,导致有些人易过敏。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及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包括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所述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分别连接有气垫组件和振动腕带组件;其中,所述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包括话筒,所述话筒连接有滤波放大器,所述滤波放大器连接有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连接有MCU处理器一,所述MCU处理器一连接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气垫组件包括无线接收装置一,所述无线接收装置一连接有MCU处理器二,所述MCU处理器二连接有微气泵,所述微气泵连接有气垫组;所述振动腕带组件包括无线接收装置二,所述无线接收装置二连接有MCU处理器三,所述MCU处理器三连接有马达。
进一步的,所述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与气垫组件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与振动腕带组件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气泵为静音微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气垫组包括多个长条状气囊,且气囊之间存在可透气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为微振动马达。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止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采集鼾声信号,通过鼾声识别算法识别到鼾声;
S2: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向气垫组件发出调整睡姿命令;
S3:气垫组件调整睡姿,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监测鼾声是否减弱或停止;
S4:若鼾声减弱或停止,则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向气垫组件发出结束调整睡姿命令;
S5:若鼾声未能减弱或停止,则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向气垫组件发出结束调整睡姿命令的同时,向振动腕带组件发出振动刺激命令;
S6:振动腕带组件产生振动刺激,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监测鼾声是否减弱;
S7:若鼾声减弱,则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向振动腕带组件发出结束调整睡姿命令;
S8:若鼾声未能减弱,则鼾声采集与处理组件向振动腕带组件发出增强振动频率和强度的命令,直到鼾声信号出现减弱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1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