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72593.0 申请日: 2018-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8486967B 公开(公告)日: 2019-04-12
发明(设计)人: 李文强;李飞;李彦;赵玉东;谢远明;李超;韩怀邦;李孟葵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E01B19/00 分类号: E01B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隔振器 橡胶块 浮置板轨道 上顶盖 弹簧 压力部 隔振 底座 压缩变形量 拆装方便 弹簧接触 底座内部 调高螺杆 隔振效果 减振性能 轻载状态 限位螺栓 重车状态 列车 轨道板 垂向 轻车 轻载 振器 挤压 制造 维护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它包括上顶盖、底座、橡胶块以及位于底座内部的弹簧和调高螺杆,还包括连接上顶盖与底座的限位螺栓。在经过的列车为轻载状态时,上顶盖的第一压力部通过挤压橡胶块使其进行工作。此时弹簧暂不起作用,使得在轻载时隔振器的刚度较低以具备较好的隔振性能。在经过的列车为重载时,橡胶块的压缩变形量增大,使得第二压力部与弹簧接触,此时由弹簧和橡胶块共同作用,使得隔振器在满足隔振性能的同时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在允许的范围内。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能够确保在轻车和重车状态下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同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制造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隔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振动和噪声等环保问题。当列车移动时,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产生的应力也随之移动,运动中的应力也随之移动,应力分布传递到周围接触面,形成基本的运动应力场,诱发了附近地下结构及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和噪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减振降噪手段中,由于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最为理想,适用于需要较高减振要求的特殊地段,如医院、音乐厅、博物馆和精密仪器实验室等,在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中起隔振效果的核心部件是下部的弹性元件,一方面起到了支承道床承受轨道结构静载和列车动载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隔离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向基础传递的作用。目前应用于浮置板下部隔振系统的弹性元件主要有橡胶和钢弹簧。

浮置板隔振系统中隔振支座工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静位移阶段,主要由浮置板和钢轨重量产生;二是动位移阶段,由列车通过时产生。浮置板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与隔振器的动刚度和阻尼有关。

橡胶垫浮置板在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施工复杂,不易维护和更换。并且橡胶受力后主要产生压缩变形,隔振效果较低。橡胶材料在往复疲劳载荷作用下,使用寿命较低,无法达到与金属材料相同的使用寿命;橡胶的抗污染、耐腐蚀性较差,使用频率范围较窄。钢弹簧隔振器的刚度是线性或接近于线性刚度,容易造成空车和重车状态下系统的性能不一致,导致空车状态隔振性能差,重车状态下轨道垂向位移过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其承载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能够确保在空车和重车状态下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在重车状态下轨道的垂向位移较小,并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制造和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包括上顶盖、底座、预压盘、弹簧、调高螺杆、限位螺栓,以及设置于底座第一腔室内的橡胶块;所述上顶盖与底座通过限位螺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调高螺杆位于底座内部的第二腔室中心位置,并通过螺栓与底座的螺杆安装部相连接。

所述底座包括外筒、内筒、螺杆安装部、下底盘以及分别设置于外筒内侧和内筒外侧的凸起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围成的第一腔室填充有外轮廓与所述第一腔室形状契合的橡胶块。所述凸起部之间的区域为适应橡胶受压横向膨胀变形容纳区域,并且凸起部将第一腔室分为四部分。所述内筒围成的第二腔室内设有调高螺杆和弹簧。所述弹簧通过预压盘预先设一定的压缩量并套于调高螺杆上。

所述底座的下端还设有安装限位螺栓的连接部。

所述预压盘的内圆面设有螺纹。

所述弹簧的两端设计有承压部,所述承压部中心设有通孔。

所述上顶盖包括承压盖板、中间连接板、第一压力部、限位孔以及位于压力部中心的第二压力部。所述承压盖板呈圆盘形。所述第一压力部的外轮廓与底座上的第一腔室的内腔形状相同。所述上顶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底座上的凸起部相互配合的滑槽。

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还设有安装限位螺栓的通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2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