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3430.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4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李安伟;尹玉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秋红;林俭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口 覆膜支架 第二管 减压部 覆膜 环形支撑架 管体 软性结构 血管内膜 血管破裂 凹陷 减小 近端 远端 支架 轴向 挤压 体内 血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包括主体覆膜、轴向依次固定在主体覆膜上的环形支撑架,所述主体覆膜和环形支撑架从近端至远端依次组成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于减轻血管破口处压力的减压部,所述减压部向第二管体内凹陷或者所述减压部为软性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小支架对破口的挤压、避免血管内膜破口进一步扩张,甚至于发生血管破裂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用于降低主动脉夹层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夹层主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内膜局部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中层的裂开通常是在中层内1/3和外2/3交界面),使完整的主动脉壁结构一分为二,在夹层的内、外壁间的裂开间隙中形成一个夹层腔。为了与主动脉腔区别,夹层腔称为假腔,主动脉腔称为真腔。
主动脉夹层按照Stanford分型,可以分为A型夹层和B型夹层。A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近段降主动脉,扩展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也可延及降主动脉甚者腹主动脉。B型:内膜破口常位于主动脉峡部,扩展仅累及降主动脉或延伸至腹主动脉,但不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其中A型约占主动脉夹层的65%-70%;B型相当于III型,约占30%-35%。
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因其创伤小、手术期并发症低且具有较好的近、中期临床结果,现已经成为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临床医生经验的增多及腔内移植物性能的改进,早、中期逆行性A型夹层、I型内漏、支架移位、主动脉破裂等术后并发症逐渐降低,但远期预后方面,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已成为影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
用于TEVAR的支架品牌、类型较多,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自膨性。因而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对主动脉壁产生力学作用,一种是径向支撑力,该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架的放大率;另一种是“弹性回直力”,自膨式支架类似于一根弹簧,当释放于主动脉弓或者其他弯曲部位时被动弯曲,“弹性”使其存在“弹性回直”的倾向,由此产生作用力,尤其集中于主动脉弓的大弯侧和支架的两端。支架被动弯曲在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治疗中很常见,因为夹层原发破口往往出现在主动脉峡部,支架需要跨主动脉弓降部释放。按照常理推断,支架越弯曲,可能产生的弹性回直力就越大,同时,力更加容易集中在靠近弯曲点的那一端。
支架因具有径向支撑力和弹性回直力,因此会在夹层破口处持续受到支架的挤压,造成血管内膜新的损伤,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降低主动脉夹层破口处压力的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大大减小支架对破口的挤压、避免血管内膜破口进一步扩张,甚至于发生血管破裂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包括主体覆膜、轴向依次固定在主体覆膜上的环形支撑架,所述主体覆膜和环形支撑架从近端至远端依次组成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用于减轻血管破口处压力的减压部,所述减压部向第二管体内凹陷或者所述减压部为软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中,优选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三管体直径大于待修复血管直径的10%-15%,所述减压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或等于待修复血管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中,优选所述减压部为第二管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宽度等于或大于血管破口处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中,优选所述凹槽为径向两侧开口的贯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降低破口压力的覆膜支架中,优选所述凹槽的轴向截面为对称结构、不规则结构或它们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3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