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钼铼合金箔材的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5010.X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8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孙思宇;徐淑波;任国成;孙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002 | 分类号: | B23K1/002;B23K1/20;B23K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钼铼合 金箔 高频 感应 加热 钎焊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焊接领域,涉及一种难熔金属的焊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厚度小于0.2mm钼铼合金箔材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该方法将钼铼合金箔材裁切并将焊接区加工成下弯对接结构。将Ni‑Cr‑Si‑B系或Ni‑Mn‑Cu‑Zr系块状钎料填加到被焊接区,置于上下对开感应线圈中间位置,通电焊接。焊接工艺参数为:高频发生器功率为5.5kW,功率比为45~75%,通电时间15~40s,感应加热最高温度控制在1050℃。焊接时,通过陶瓷上推杆使钼铼合金箔材对接下弯区金属实现平直对接。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钼铼合金箔材的有效连接,获得无气孔、无裂纹且外形美观的钎焊接头,接头质量稳定。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焊接速度快、成本较低且便于推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焊接领域,涉及一种难熔金属的焊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厚度小于0.2mm钼铼合金箔材的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
背景技术
钼铼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高温抗蠕变、低温韧性及抗磨损、抗腐蚀等性能,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电子、航空航天、核工业及国防军事等领域,例如极端严酷条件下的电子元器件、雷达天线部件及热电偶等。现有制备获得钼铼合金以Mo50-Re50系合金综合性能最好,室温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通常制备成箔材或丝材进行使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焊接或连接问题,但其焊接难度较大,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目前钼铼合金焊接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子束焊、激光焊、电阻点焊、钎焊及摩擦焊等。其中涉及到钼铼合金箔材(厚度小于0.2mm)的焊接仅有钎焊、激光焊及电阻电焊等工艺,钼铼合金箔材在高能量或高能束连接时极易产生烧穿或断裂现象,导致无法实现有效连接。此外,电阻点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等焊接过程中,会造成钼铼合金吸C、O、N形成脆性化合物及热应力并导致裂纹产生,也可能会形成气孔,这些均会降低接头的使用性能。尽管钎焊工艺已经被采用并且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接头,但其焊接生产效率低、接头强度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是一种快速、能量集中的高效连接方法,焊接时依据高频电流的流向制成环形状的感应线圈,在线圈内产生极性瞬间变化的强磁束,将被加热金属工件放置在线圈内,磁束贯通被加热金属工件,在内部与加热电流相反方向产生涡流电流,在“集肤效应”作用下使工件表面温度迅速上升,热量被局限在感应线圈较窄区域内,实现钎料熔化并获得有效连接接头。当停止加热时,由于金属导热速度快,钎缝金属温度迅速降低,周围空气对焊缝处熔化钎料表面的氧化、吸氢和吸碳等作用有限,因此可获得强度性能较高的钎焊接头。本发明主要基于高频感应加热钎焊特点,结合钼铼合金特性,提出一种适合于钼铼合金箔材的快速、高效及低成本的新型连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弥补难熔金属钼铼合金箔材焊接方面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快速、能量集中及低成本的焊接工艺方法,实现钼铼合金箔材的有效连接,获得优良的钼铼合金焊接接头。
本发明提出一种钼铼合金箔材的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来实现:
(1)将待焊接钼铼合金箔材裁切及预加工成所需尺寸大小;
(2)并对钼铼合金箔材待焊区进行清理;
(3)将待焊接的钼铼合金箔材装配在工装系统的夹具上,设计下弯对接结构,且钼铼合金箔材对接区之间保持1.2-1.6mm的间距,同时确保焊接后焊缝位置处于夹具垫板中心位置;
(4)将现有制备获得Ni-Cr-Si-B系钎料或Ni-Mn-Cu-Zr系钎料,依据钼铼合金对接区下弯区体积大小,填加块体状钎料;
(5)钼铼合金箔及钎料填充装配后,将被焊接钼铼合金及附属夹具放置于上下对开感应线圈中间位置,通电并加热焊接;高频感应加热钎焊工艺参数如下:高频发生器功率为5.5kW,功率比为45~75%,通电时间15~40s,感应加热最高温度控制在1050℃。焊接时,通过陶瓷上推杆使钼铼合金箔对接下弯区域金属实现平直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50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