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置硬盘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5320.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6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11B3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林秋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置 硬盘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置硬盘散热结构,属于服务器散热技术领域,包括前罩体和后罩体,所述前罩体上设置有顶部敞口的冷风通道和底部敞口的散热通道,前罩体的后端设置有插接凹槽,后罩体的前端设置有与插接凹槽匹配的插接凸沿,后罩体的前端与冷风通道相对,后罩体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本发明具有可为后置硬盘带来上游新风,且能够将风流收敛用于硬盘散热,可解决后置硬盘散热难的问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置硬盘散热结构,属于服务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硬盘后置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部件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众所周知,高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因此,需要对服务器部件进行散热。利用散热器可将服务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吸收后发散到机箱或机柜外部,以此来保证服务器部件的温度正常。其中,多数散热器通过和发热部件表面接触吸收热量,例如进入机箱或机柜内的冷空气,通过与发热部件接触吸收热量变成热空气后再排出机箱或机柜外,通过冷空气与发热部件的换热完成对服务器部件的散热。
考虑到服务器整体散热效果,在功能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通常将硬盘布置在服务器的最前端,以避免硬盘受到其他部件的预热出现温度过高影响正常工作及性能,避免硬盘由于高温受损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但是,一些特殊的服务器中,由于受到空间及排布的限制,只得将硬盘布置在后端,在如此布置的服务器中,后置的硬盘容易受到其他部件的预热,且对硬盘进行冷却的冷风需要先经过前端的高温部件才能达到硬盘位置,然而,冷风经换热后温度已被提高,由此达到硬盘处的冷风难以满足因硬盘的散热要求,因此,如何对后置硬盘进行可靠散热成为硬盘后置服务器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置硬盘散热结构,可为后置硬盘带来上游新风,且能够将风流收敛用于硬盘散热,可解决后置硬盘散热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置硬盘散热结构,包括前罩体和后罩体,所述前罩体上设置有顶部敞口的冷风通道和底部敞口的散热通道,前罩体的后端设置有插接凹槽,后罩体的前端设置有与插接凹槽匹配的插接凸沿,后罩体的前端与冷风通道相对,后罩体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冷风通道包括第一冷风通道和第二冷风通道,第一冷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冷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均位于前罩体的前端,第一冷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冷风通道的出风端均位于前罩体的后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第一冷风通道位于第一热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之间,第二冷风通道位于第二散热通道的一侧,所述插接凹槽位于第一冷风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出风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冷风通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侧边设置有竖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竖板形成前宽后窄的通风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二冷风通道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二进风口连接的斜板,第二底板上设置有与斜板高度平齐的竖肋,第二底板远离第二散热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挡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二底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设置有竖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后罩体呈前扩后缩的漏斗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第一盖板与第二散热通道的第二盖板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5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务器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旋转的平板电脑散热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