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膜及具有该导光膜的背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6703.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许力仁;吕俊贤;黎焕兴;吴宗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史瞳;許榮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线 导光膜 基面 方向排列 导光基材 微结构层 出光面 微结构 背光模块 入光面 准直 背面 垂直 | ||
一种导光膜,包含导光基材及第一微结构层。所述导光基材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背面。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具有基面、两个第一斜面、两个第二斜面、两第一棱线、第二棱线及第三棱线。所述第一斜面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斜面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斜面与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斜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棱线形成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间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介于5度~70度。所述第二棱线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间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棱线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间形成第三角度。借此,此导光膜能达到经由出光面高准直出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膜,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产生面光源的导光膜及具有该导光膜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背光模块1包括一导光板11、一设置于导光板11一侧的光源12,及一设置于导光板11另一侧的反射片13。导光板11具有一面向光源12并与其相间隔的入光面111、一相反于入光面111的侧面112、一位于入光面111及侧面112一端且面向反射片13的反射面113、一位于入光面111及侧面112另一端且相反于反射面113的出光面114,及多个设于反射面113的微小网点115。
当光源12所提供的光经由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后,由于导光板11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根据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光会在导光板11中进行全反射,而网点115会将光的全反射条件破坏造成漏光。这些外漏的光线能借由反射片13反射,最后经由出光面114射出以成为背光模块1可以利用的光。其中,光路径大致可区分为以下三类:(1)光源12射出角度较大的光线121,此类光线121进入导光板11后因全反射的次数较多,因此容易在导光板11邻近入光面111的前段就打到网点115。(2)光源12射出角度较小的光线122,此类光线122进入导光板11后通常是在导光板11远离入光面111的后段打到网点115。(3)光源12射出近乎垂直于入光面111的光线123,此类光线123进入导光板11后由于全反射的次数远小于其他角度的光,因此常不经网点115而由侧面112射出。
参阅图2,由于现有网点115常为圆点状或类似圆点状的曲面结构,且网点115的一表面116为曲面,因此,经由表面116反射至出光面114的光其光型为扩散光型,光的集中性不佳。此外,网点115的曲面116无法调整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14的角度,因此,无法调整出光面114所射出光线的出光角度,所以无法提升光利用率。再者,由于现有网点115的光集中性不佳使得经由出光面114射出的光指向性不佳,因此,即使导光板11与一逆棱镜(Tumingprism sheet)搭配,也无法有效提升光的出光效率。所以,现有导光板11的网点115与逆棱镜的搭配性不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导光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导光膜包含导光基材,及第一微结构层,所述导光基材包括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入光面一端的出光面,及连接于所述入光面另一端且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背面,所述第一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基材的所述背面并包括多个相间隔排列的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呈多边形并具有基面、两个倾斜地连接于所述基面且邻近于所述入光面的第一斜面、两个倾斜地连接于所述基面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并远离所述入光面的第二斜面、两第一棱线、至少一第二棱线,及至少一第三棱线,所述第一斜面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斜面与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二斜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棱线形成于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之间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介于5度~70度,所述第二棱线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之间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棱线位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并与所述基面之间形成第三角度。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二角度介于30度~89度,所述第三角度介于1度~1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6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光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