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热回收蓄热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6835.3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东;赵志国;徐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创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牟迅;李晓光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体 储液室 热回收 分割片 竖向设置 通风面 储液 底面 圆柱形结构 通风口 薄片结构 存储能量 蜂窝结构 冷热能量 两端封闭 中空结构 交换率 面积和 室内部 封闭 加注 室外 侧面 回收 分割 | ||
一种新型热回收蓄热体,其特征在于:该蓄热体为圆柱形结构,蓄热体两底面为通风面,侧面封闭,包括框架、储液室、分割片;储液室沿蓄热体高度方向竖向设置、分布在蓄热体框架内部,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储液室封闭的两端分别对应着蓄热体的两底面;分割片为薄片结构,位于蓄热体通风面之间、沿蓄热体高度方向竖向设置,分割片与储液室外壁连接,将框架内部分割成多个空间,形成多个通风口。本发明的热回收蓄热体特殊的蜂窝结构设计及储液室的设计,储液室内部可以根据需要加注不同的液体,极大的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存储能量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回收空气中的冷热能量,提高热回收的效率和焓的交换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外室内温差大,需要能量回收利用环境的新型热回收蓄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雾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新风系统作为专业的室内除霾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新风系统中的热回收体作为能量回收的模块,是新风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且是评价新风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市面上,新风系统分为很多种,从大类上分,可以分为管道式新风和无管道式新风两种类型,其中的大部分产品都具有热回收功能。
现有的新风系统所用的热回收体结构多为四棱体外形,芯体由交叉层叠的垂直双通道构成,芯体材料主要为金属铝、铝合金及纤维纸质材料。冷风和热风同时通过垂直的双通道,以此实现热量的回收。使用传统热回收蓄热体的新风系统,热回收率低、焓交换率低,造成大部分能量流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热回收体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热回收蓄热体,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和焓交换率,充分回收利用空气中的能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热回收蓄热体,其特征在于:该蓄热体为圆柱形结构,蓄热体两底面为通风面,侧面封闭,包括框架、储液室、分割片;储液室沿蓄热体高度方向竖向设置、分布在蓄热体框架内部,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储液室封闭的两端分别对应着蓄热体的两底面;分割片为薄片结构,位于蓄热体通风面之间、沿蓄热体高度方向竖向设置,分割片与储液室外壁连接,将框架内部分割成多个空间,形成多个通风口。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设置,更使热回收均匀,储液室在蓄热体内呈线状均匀分布,相邻储液室间隔一致。
进一步的,为了热回收均匀,也易于设置,相邻的四个储液室外壁连接分割片,中间形成矩形通风口,对角储液室不连接分割片,以此类推。
进一步的,为了热回收均匀,也易于设置,连接分割片,储液室的长度与蓄热体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为了使用更加灵活,所述储液室结构为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中的任一种或者数种。
进一步的,为了使热回收均匀,易于安装设置,同一蓄热体内的储液室结构一致。
进一步的,为了使用更加灵活,该蓄热体形状还可以为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当蓄热体用作旋转装置时,便于蓄热体可以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实现蓄热体的旋转,所述蓄热体两底面的中心轴线处还设有中心柱。
进一步的,所述分割片的材料为铝合金、陶瓷、铜、聚酯纤维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材料为为铝合金、陶瓷、铜、聚酯纤维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热回收蓄热体特殊的蜂窝结构设计及储液室的设计,储液室内部可以根据需要加注不同的液体,极大的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存储能量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回收空气中的冷热能量,提高热回收的效率和焓的交换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热回收蓄热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创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创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6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