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066.9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卓元午;张晶;朱雪诞;宣雍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5/04;E03F5/10;C02F9/14;A01G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处理单元 排水沟 防渗层 过滤层 砾石层 河道 集水装置 面源污染 布水管 支撑板 导梁 护岸 河岸 应用范围广 分流装置 回填土层 受力性能 出水管 土层 抵接 水排 连通 治理 延伸 施工 | ||
1.一种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设置于河道(1)岸边,岸边设有回填土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回填土层上的防渗层(2),所述防渗层(2)上设有排水沟(3)和雨水处理单元(4),所述雨水处理单元(4)位于所述排水沟(3)和所述河道(1)之间;所述排水沟(3)内设有分流装置(31),所述分流装置(31)与河道(1)连通,所述排水沟(3)的底部设有第一砾石层(32),所述第一砾石层(32)位于所述防渗层(2)的上方;所述雨水处理单元(4)包括位于所述防渗层(2)上方的过滤层(41),所述过滤层(41)上方设有耕植土层(42),所述过滤层(41)与所述第一砾石层(32)抵接,所述过滤层(41)内设有布水管(43),所述布水管(43)延伸进所述第一砾石层(32)内;所述雨水处理单元(4)的下游设有集水装置(5),所述集水装置(5)上设有多根将水排向河道(1)的出水管(51);还包括固定所述集水装置(5)的导梁结构(6),所述导梁结构(6)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桩(61),所述支撑板桩(61)的下部插设在所述河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31)包括排水管(311),所述排水管(311)从所述排水沟(3)伸入进回填土层中,并水平延伸至所述河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11)的进水口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312),且进水口上套有滤网(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5)包括集水井(52),所述集水井(52)的上方开口处设有渗水顶板(53),所述集水装置(5)还包括设在所述渗水顶板(53)上方的第二砾石层(54),所述第二砾石层(54)与所述过滤层(41)抵接,所述出水管(51)设置在靠近第二砾石层(54)侧边底部的位置,且所述出水管(51)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河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砾石层(54)上种植有藤本植物(5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1)由多孔吸附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耕植土层(42)上种植有植物群落(4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砾石层(32)上种植有湿生植物(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0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