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7091.7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松下晃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B60G7/02;B60G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曳臂 稳定器 稳定器连杆 悬架装置 铰链机构 安装点 下臂 车身 连结 车宽方向 反作用力 前后方向 上下方向 相对位移 悬架运动 中心轴线 紧固点 配置 转动 牵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装置,其利用稳定器的反作用力使悬架运动时的牵引特性提高。该悬架装置具有:拖曳臂(16)和下臂(20),拖曳臂(16)和下臂(20)相对于车身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身,且借助铰链机构(22)能够相对位移地结合在一起;稳定器(27);稳定器连杆(74),其将稳定器(27)连结于拖曳臂(16),稳定器连杆(74)相对于拖曳臂(16)的安装点(P1)配置在比铰链机构(22)的中心轴线(A)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位置,稳定器(27)和稳定器连杆(74)的紧固点(P2)以安装点(P1)为基准,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且在车宽方向的内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拖曳式的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预先将拖曳臂和下臂(单臂)分割开所构成的半拖曳式的悬架装置。对于该悬架装置而言,拖曳臂的车辆后方端部和下臂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利用两个橡胶衬套铰链结合在一起。
此外,拖曳臂的车辆前方端部借助拖曳臂衬套相对于车身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车身。下臂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借助下臂衬套相对于车身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车身。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拖曳臂的转动中心点(拖曳臂衬套的中心点)和下臂的转动中心点(下臂衬套的中心点)连结起来,能够构成针对车身的悬架摆动轴(所谓的半拖曳臂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069122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悬架装置而言,与通常的半拖曳式的悬架装置一样,悬架运动时的牵引特性(以下称为运动牵引特性)由悬架摆动轴(半拖曳臂轴)决定。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悬架装置而言,例如,在优先考虑希望的布局空间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布局空间使悬架摆动轴移动(例如,使下臂的转动中心点移至车辆前方侧)。由此,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悬架装置而言,必要的运动牵引特性减少,难以获得希望的运动牵引特性。此外,作为所希望的布局空间,例如能够举出备轮壳、4WD差速器、电池等的配置空间。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悬架装置而言,在考虑到后座的落座位置高度尺寸、后座(座椅面)的高度尺寸以及后横梁的截面深度尺寸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尺寸使悬架摆动轴移动(例如,将下臂的转动中心点移至车辆下方侧)。由此,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悬架装置而言,必要的运动牵引特性减少,难以获得希望的运动牵引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稳定器的反作用力提高悬架运动时的牵引特性的悬架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悬架装置是半拖曳式的悬架装置,具有:拖曳臂,其相对于车身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身;拖曳臂衬套,其夹设在所述车身和所述拖曳臂之间,以使所述拖曳臂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所述拖曳臂;下臂,其相对于所述车身能够转动地连结于所述车身;下臂衬套,其夹设在所述车身和所述下臂之间,以使所述下臂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所述下臂;铰链机构,其将所述拖曳臂和所述下臂能够相对位移地结合在一起;以及轴状的稳定器,其具有弯曲部,该悬架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稳定器连杆,该稳定器连杆夹设在所述拖曳臂和所述稳定器之间,将所述稳定器连结于所述拖曳臂,所述稳定器连杆的一端紧固于所述稳定器的端部,并且所述稳定器连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拖曳臂,所述稳定器连杆的相对于所述拖曳臂的安装点配置在比所述铰链机构的中心轴线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位置,所述稳定器和所述稳定器连杆的紧固点以所述安装点为基准,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且在车宽方向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7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