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活性炭以可再生的方式对木糖脱色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9624.5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邓智;任玉刚;孟海峰;崔立平;孟海岩;马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瑞发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3K13/00 | 分类号: | C13K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49 | 代理人: | 江莉莉 |
地址: | 2660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色 木糖 活性炭 吸附柱吸附 二级吸附 脱色系统 脱料 再生 再生系统 缓冲罐 糖脱色 吸附柱 柱吸附 后液 种木 饱和 | ||
本发明属于脱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糖脱色方法,还涉及木糖的脱色系统。本发明的脱色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将木糖输送至原料罐中,再输送至一级吸附柱,经过一级吸附柱吸附和二级吸附柱吸附后,再将脱色后液输送至脱色后缓冲罐;从一级吸附柱吸附和二级吸附柱中排出的饱和的活性炭分别进入各自所对应的一级脱料罐和二级脱料罐中,再输送至再生系统,经过再生后的活性炭进入脱色系统再次对木糖进行脱色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糖脱色方法,还涉及木糖的脱色系统。
背景技术
木糖是利用农业植物纤维废料玉米芯, 甘蔗渣等经水解提取的一种戊糖, 主要用来生产木糖醇,还用于染色及制革。酸水解玉米芯等产生的水解液,外观呈黄褐色,半透明状, 其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灰分及胶体。不及时除去,不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使催化加氢时催化剂中毒,所以应及时进行脱色,达到成品分离及结晶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常用的脱色方法主要是活性炭脱色,颗粒活性炭和脱色树脂。粉末活性炭失效后,难以再生,不宜循环利用,且使用粉末活性炭,存在着污染环境、工人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弊端;脱色树脂由于价格高、一次性投入较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颗粒活性炭正好弥补了以上两者的不足之处,一方面颗粒活性炭价格适中,容易被用户接受,另一方面颗粒活性炭易于再生,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又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活性炭以可再生的方式对木糖脱色方法,通过该方法对木糖脱色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又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还提供了上述方法中所使用的一种用于木糖脱色所用的系统;
本发明的通过活性炭以可再生的方式对木糖脱色方法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的:
通过活性炭以可再生的方式对木糖脱色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1)将木糖浆输送至原料罐中,再输送至一级吸附柱和/或二级吸附柱,经过一级吸附柱吸附和/或二级吸附柱内的活性炭吸附脱色后,再将脱色后浆液输送至一级吸附柱/或二级吸附柱所对应的脱料罐中;
木糖浆进入一级吸附柱吸附和/或二级吸附柱的流速是:2~5m/h;
木糖浆与所用的活性炭的重量比例是1:4-8;一级吸附柱中的活性炭用量是1:2-4;二级吸附柱中的活性炭用量是1:2-4;
(2)从一级吸附柱吸附和/或二级吸附柱中排出的饱和的活性炭分别进入各自所对应的一级脱料罐和二级脱料罐中,在一级脱料罐和二级脱料罐中用热水洗料;热水用量是饱和炭体积的3-5倍;热水的温度为60-80℃;
(3)在一级脱料罐和二级脱料罐中冲洗过活性炭的洗脱料液输送至原料罐中;
(4)经过一级脱料罐和二级脱料罐冲洗处理后的活性炭输送至饱和炭罐中,由脱水螺旋输送装置将废炭输送至多段再生炉再生;
在多段再生炉中,再生过程具体按以下参数执行:
干燥:在100-400℃下处理60-120min;
热解:在400-600℃处理40-60min;
活化:在800-900℃;处理60-120min,通入的水蒸汽与输送至多段再生炉再生的颗粒炭的体积比为1:1.5;通入的空气输送至多段再生炉再生的颗粒炭的体积比为15:1;
(5)经过再生后的炭从多段再生炉底部落入急冷槽中冷却,冷却温度为60-80℃,然后再将急冷后的炭输送至吹送槽,由吹送槽将其输送至第一高位炭罐和第二高位炭罐,在第一高位炭罐和第二高位炭罐中补充部分新炭,将补充的新炭和再生炭一起输送至一级吸附柱吸附和二级吸附柱中,再进入下一个循环,重复步骤(1)-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瑞发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瑞发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9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