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清洗剂废水低温微生物处理效果的激活促进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9893.1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4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周亮;陈杨武;周后珍;李旭东;董世阳;兰书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洗剂 废水 低温 微生物 处理 效果 激活 促进剂 | ||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强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低温环境下清洗剂废水微生物处理效果的激活促进剂。光伏产业清洗剂废水具有高COD、高pH值等特点,使用常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达标排放,若废水处于低温环境下,则生物降解效果更不理想。本发明使用丙酮酸钠、柠檬酸、硝酸钾、脯氨酸、硫酸锰和硫酸亚铁,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激活促进剂,可有效改善微生物在低温、高COD、高pH下的生长繁殖能力,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发明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可实际应用于光伏产业及其他行业产生的清洗剂废水生物处理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强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清洗剂废水低温微生物处理效果的激活促进剂。
背景技术
光伏产业清洗剂废水,是指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硅片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成本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类,即天然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具有高COD、高pH值等特点。若该类废水排放至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隐患。目前,生物法是此类废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然而,微生物在处理清洗剂废水过程中,易受废水的高起泡性和低氧化电位等的毒害,导致生化处理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同时,“光伏产业清洗剂废水低温生物处理研究”等报道指出,我国北方地区、高原乃至高山地区,秋冬季的低温环境对微生物的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导致生化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恶化、难以稳定达标。
低温主要对微生物细胞活性造成影响,如温度降低会造成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膜流动性降低、RNA结构趋于稳定,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整体生理机能下降、活性减弱。为提高低温条件下的废水处理效果,目前已被报道的技术方法包括耐低温菌(群)的富集、筛选及固定化(如:CN 1288236 C;CN 107502548 A;CN 107380796 A)、低温处理装置及设备(如:CN206408040 U;CN 107324618 A),以及工艺运行参数的调整等。耐低温菌的筛选与应用虽然能强化污染物的去除,但是此类菌存在生长速率较慢,且易被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土著微生物竞争所淘汰等问题;低温处理工艺及设备在运用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且对大量低温废水的处理无法适应等问题,而工艺及运行参数的调整则存在调控时间长、难以确保工艺的稳定运行等问题。
目前有较多生物促进剂见诸报道,如:CN 105152357 A一种医药中间体废水生物处理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CN 104925934 B一种焦化废水生物处理促进剂;CN105036353 A一种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但尚未有关于清洗剂废水生物处理相关的激活促进剂见诸报道。此外,这些促进剂关注的是通过提高微生物的耐毒性和共代谢活性来促进废水处理,很少有专门针对低温下废水处理的激活促进剂的报道,而结合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去考察微生物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的报道则更少。
因此,提出一种提高微生物在较低温度的表面活性剂废水中生存能力的激活促进剂,可显著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且对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清洗剂废水低温微生物处理效果的激活促进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激活促进剂,以1L水为溶剂,组分包括:丙酮酸钠5~25g、柠檬酸25~160g、硝酸钾30~90g、脯氨酸5~40g、硫酸锰20~100g、硫酸亚铁50~80g;所述柠檬酸的质量是脯氨酸质量的4~5倍。
优选的,所述的硫酸锰含量为40~100 g。
优选的,所述的丙酮酸钠8~12 g,柠檬酸100~130 g,硝酸钾35~45g,脯氨酸15~25g。
相应的,所述的微生物激活促进剂,在清洗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激活促进剂的在清洗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9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快速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充氧生态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