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注入GaN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80742.8 申请日: 2018-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8233176B 公开(公告)日: 2020-07-28
发明(设计)人: 李林;曾丽娜;李再金;赵志斌;李特;乔忠良;任永学;曲轶;彭鸿雁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H01S5/183 分类号: H01S5/183
代理公司: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代理人: 李冉
地址: 571158 ***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注入 gan 垂直 发射 激光器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注入GaN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底部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和顶部DBR以及电流注入孔径的制作方法,从而实现GaN基VCSEL电注入激光光源。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VCSEL电流注入层外延结构,即在隧道结上方外延生长一层电流注入层,然后利用电化学刻蚀工艺制备出电流注入孔径。本发明无需二次外延生长顶部DBR结构,只需一次外延生长即可完成GaN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完整外延结构,从而能够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外延材料。本发明提出的VCSEL电流注入结构能有效地限制侧向电流的扩散,提高电流注入多量子阱有源区的均匀性,降低器件的阈值电流密度,从而有利于实现VCSEL电注入激光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注入GaN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简称VCSEL),其谐振腔是利用在有源区(Active region)的上下两边形成两个具有高反射率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简称DBR)构成,激光沿着材料外延生长方向垂直出射。与边发射激光器(Edge Emitting Laser,简称EEL)相比,VCSEL具有圆形光斑,易与光纤进行耦合,不必解理即可完成工艺制作和检测,易于实现大规模阵列及光电集成等优势。氮化镓(GaN)基VCSEL可应用于高密度光存储(波长越短存储密度越高)、高分辨率激光印刷、激光显示和照明、生物光子学以及原子光学等应用领域。

近二十年来,研究开发GaN基VCSEL已经成为光电子研究领域中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国内外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然而,与GaN基EEL或者GaAs基VCSEL相比,GaN基VCSEL的研究开发进展则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外延生长高质量的氮化物异质结(AlN/GaN、AlGaN/GaN或AlInN/GaN)DBR非常困难。为了降低外延生长氮化物异质结DBR的难度,研究人员采用外延生长氮化物异质结DBR(Epitaxial DBR)和介质膜DBR(Dielectric DBR)组成的混合式VCSEL结构,在衬底上外延生长底部氮化物异质结DBR与发光层,再镀膜沉积顶部介质膜DBR。由于介质膜DBR不受晶格匹配的限制,可以自由选用折射率差值大的两种介质材料,因此更易于获得高反射率和高反射带宽。1999年《Science》杂志报道了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利用外延生长的AlGaN/GaN氮化物底部DBR和ZrO2/SiO2介质膜顶部DBR组成的混合式VCSEL,率先实现了室温脉冲激射。2010年台湾交通大学的研究小组外延生长了AlN/GaN DBR和Ta2O5/SiO2介质膜DBR结构的混合式VCSEL,实现了室温连续电注入激射,阈值电流密度为12.4KA/cm2;2015年实现了VCSEL的阈值电流密度为10.6KA/cm2,输出功率达到0.9mW。2012年瑞士洛桑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研制了GaN衬底上外延生长晶格匹配的AlInN/GaN底部DBR和TiO2/SiO2介质膜顶部DBR结构的混合式VCSEL,实现了室温脉冲电注入VCSEL激射。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双介质膜DBR结构的(Dielectric DBR)VCSEL,即通过薄膜转移的方式去除原始衬底,从而实现由底部和顶部两部分介质膜DBR构成的VCSEL。2012年日本松下公司实现了ZrO2/SiO2双介质膜DBR结构VCSEL室温连续电注入激射。2014年厦门大学研究小组实现了ZrO2/SiO2双介质膜DBR结构VCSEL室温连续电注入激射,其阈值电流密度降低至1.2KA/cm2。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小组实现了Ta2O5/SiO2双介质膜DBR结构VCSEL在室温下脉冲激射,在采用厚度小于50nm的ITO膜内腔电极时,器件阈值电流密度达到了8KA/cm2;当进一步采用隧道结代替吸收系数较大的ITO膜内腔电极时,器件的阈值电流密度下降至3.5KA/cm2。2016年日本索尼公司报道了Ta2O5/SiO2和SiN/SiO2双介质膜DBR结构VCSEL,器件的阈值电流密度为22KA/cm2,室温连续输出功率达到了1.1mW。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师范大学,未经海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0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