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道间能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1964.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9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龙云;宾康成;王洪超;陈祖斌;王丽芝;林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1 | 代理人: | 屈芳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地震事件 微地震信号 自动识别 能量叠加 模型道 时差 校正 能量包络 能量求和 射孔信号 高信 拾取 | ||
1.一种基于道间能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
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
将校正后的多道微地震信号能量求和以获得一个高信噪比模型道M(i);
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
当没有前期射孔数据时,根据前期声波测井数据计算理论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
根据前期声波测井数据计算理论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包括:
根据测井曲线获得不同深度地震波传播速度;
根据获得的深度和速度参数,构建层状速度模型;
利用射线追踪理论获得各道信号理论上的初至时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用FracStar的星形检波器阵列布阵方式,获取压裂井周围所有区域的多道微地震信号,检波器等间距布设在六条测线上,星形中心位于射孔位置正上方,选择一个6层速度模型,每条测线布置6个检波器,道间距65m,偏移距85米,共计36道。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射孔数据时,计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包括:射孔数据的各道信号初至时刻依次与第一道信号初至时刻做差,获得射孔信号初至时差文件Δti。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初至时差文件Δti校正多道微地震信号包括:以微地震数据的第一道信号作为参考道,初至时差文件Δti作为各道信号校正量,对整体微地震数据进行校正,使各道信号初至波到达时刻将集中在某一时刻附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STA/LTA法基于模型道能量包络E(i)进行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包括:
当短时窗与长时窗内能量平均值的比值R超过阈值Thr时,代表检测到微地震事件,此时对应的时刻Ti即有微地震事件发生,其中阈值Thr是根据实际微地震资料设定的经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196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