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2287.5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飞;谈源;何小伟;钱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盘座 基柱 针板 定位弹簧 气缸 通气座 盘芯 吸盘 定位机构 定位针 复合式 外周 针刺 褶皱 安装腔室 机械手臂 安装腔 插针孔 导气孔 负压孔 活塞杆 外周壁 插针 套在 吸附 转运 自动化 室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包括基柱、气缸、针板、盘芯、环形盘座和织物定位机构;所述基柱的两侧分别设有气缸和针板,且针板位于气缸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针板连接,针板另一端的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所述环形盘座设在基柱底部的外周,盘芯设在环形盘座内并位于基柱的底部;盘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与环形盘座上的导气孔相连通的负压孔,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定位针和定位弹簧,所述环形盘座上设有通气座,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上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所述定位弹簧套在定位针的外周并设在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内。本发明结构简单,且便于机械手臂吸附以及有效防止织物发生褶皱,实现自动化转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风电叶片柔性生产系统中与机械手臂配套使用的复合式针刺吸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在纺织过程中会用到多套设备进行生产,因此,需要将织物由上道工序转运到下道工序,已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转运,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机械手臂吸附以及通过负压式或定位针对织物进行定位,可以有效防止发生褶皱,实现自动化转运的复合式针刺吸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针刺吸盘,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基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针板、第二针板、盘芯、环形盘座和织物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针板均设在基柱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针板位于第一气缸的下方,所述基柱的下部设有多个插针孔,所述第一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针板的第一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第二气缸和第二针板分别设在均设在基柱另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针板位于第二气缸的下方,所述第二针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另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针板的第二插针插入基柱相应的插针孔内;
所述环形盘座设在基柱底部的外周,盘芯设在环形盘座内并位于基柱的底部,所述盘芯和环形盘座以及基柱连接为一体;
所述盘芯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负压孔,且盘芯的外周壁与环形盘座的内壁之间有间距,所述环形盘座上设有导气孔,且导气孔与负压孔相连通;
所述织物定位机构包括通气座、定位针和定位弹簧,所述环形盘座的端面上设有沿其中心对称布置的通气座,且通气座的底部与环形盘座的端面密封连接,每个通气座的下方且位于环形盘座上设有与该通气座对应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所述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的下方有定位针孔,所述定位弹簧套在定位针的外周,且定位弹簧安装在环形盘座的定位弹簧安装腔室内,所述通气座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与定位弹簧安装腔室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板上设有第一紧固螺钉,且第一紧固螺钉的端部与第一气缸的端部相抵,所述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活塞杆连接板上设有第二紧固螺钉,且第二紧固螺钉的端部与第二气缸的端部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柱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一斜面,第一针板具有第一气缸支撑凹槽,所述第一气缸设在第一针板的第一气缸支撑凹槽内并固定在基柱的第一斜面上;所述基柱另一侧的侧壁上具有第二斜面,第二针板具有第二气缸支撑凹槽,所述第二气缸设在第二针板的第二气缸支撑凹槽内并固定在基柱的第二斜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第二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气缸的中心线与基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滑升降机械手的装卸系统
- 下一篇:一种极片送料机构及电池制备装置